红眼病图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被泉水耽误的济南老城,从老城街巷的名
TUhjnbcbe - 2023/3/2 8:34:00

来过济南的没来过济南的,都知道济南是泉城,所以济南被“天下第一泉”给拖累了,它历史文化名城的招牌反而有点落寞,而且来济南旅游就是冲着“咕嘟咕嘟”的趵突泉来的。至于什么明府城、德王府、贡院、城隍庙,谁还去惦记,何况,济南人都懒得去探访这些沉淀着济南城市印记的古迹。

济南的城市的历史说起来也颇多曲折,不过《史记》中就记载了济南名字的由来,源自“济水之南”,史学家们是以“汉筑城、晋定邦、宋设府、清开埠”来描述老济南的发展历程的。虽然其中没有提到明朝,但济南以砖砌墙却是从明朝开始的,尤其是当时济南府是明德王的封地,真正意义上的城池或许就是此始,因而至今济南仍称为“明府城”。

济南老城(老靳文中的老城,是济南市民口中的护城河和大明湖一圈内)的老街老巷,是城市文化的源头,它们的名字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和变迁,也反映着历史赋予的乡土民情。行走在这些铭记着历史痕迹的街巷之上,我们就可以探寻明府城的过往。

济南大明湖南面的百花洲处,有一块清光绪年间的济南城地图,竖立在百花洲的东侧,其上标明了济南城当时的范围和街巷、官署的位置,那么老靳就带大家从街巷复原昔日济南城的容貌。

济南泉城广场东侧的护城河(环城公园)上有南门桥,其斜对西侧的路叫天地坛街,这是老城南北的中心大街了,其正对的泉城路北是院前街,正对的建筑群就是明朝和清朝的济南最大的官府衙门(现珍珠泉公园和省人大驻地),明朝时的德王府,清朝的巡抚衙门,史书上曾有记载“一座德王府,半座济南城”,但清巡抚衙门的面积就不如德王府了。

王府也好,巡抚署也好,都是济南历史的烟云,如今唯有周边的围绕着巡抚署命名的街巷牢牢记载着这段繁华的历史,东西两侧因为当时各开辕门,故命名为东、西辕门街,署衙东西墙外侧是旧时打更的便道,所以又名“东更道街、西更道街”,围墙北门的后宰门街当然就说王府的后门了。

院前街向东有县西巷和县东巷,中间为山东省*协驻地。那么为何又有这两个“县”的名字呢?原来明清时期,济南同为州、府、县三级治所的驻地,明朝时德王来到济南,山东的行*中心也搬到了济南,于是原来的历城县要为德王让路,县东巷县西巷就是当时县署衙门外的两条南北街道,而县前街、县后街就是当时的县署衙门前后的街道。

县东巷再向东就有一条相对宽阔的南北街道按察司街。按察司在元明清时代,是一省最高的司法机构,全名为提刑按察司。毋庸置疑,按察司的大堂就位于这条街上,不过当时的许多达官贵人也是聚集此地,所以因为朱元璋的赦封,济南规制最大的城隍庙——督城隍庙也在按察司街中段路西。

按察司街中段偏南与运署街交汇,这是因为在清顺治年间,盐运使司迁于此条街上,所以得名。

按察司街与县东巷之间有一条东西连接的小巷名为县学街,顾名思义,当时这里是县府大学所在地,县学街中间有条南北的小巷叫泮宫街,因为县学之故,这里有一座泮宫坊而得名。至于皇华馆街则是因为清代乡试的主考所在地,在清代察院也改作皇华馆。

县东巷与县西巷之间的北察院街,是当时的都察院(相当于地方检察院)所在地,为了区别省级的按察司,所以得名为北察院街。

芙蓉街是老济南最繁华的地方,如今也是济南最有老城味道的小吃街,在芙蓉街北段西侧有一座老济南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府学文庙。它就是古代济南最高学府贡院。其规模一度达到了三分之一的济南城,不过现在小得不能再小了。其西侧(隔了一处民居宿舍)有一条南北小巷——贡院墙根街还记录着它曾经的规模,只是现在的贡院墙根找不到了。

贡院墙根街西侧是一堵高高的院墙和民国时期的建筑群,这里就是现在和明朝时期山东省最高的管理机构——布*司和山东省*府驻地。

布*使司全名是承宣布*使司,为明朝时期省级最高管理机关,当时的山东布*使司下辖六府、十五州、八十九县。

正对山东省*府南大门的南北街道现在为省府前街,门前东西向的街道以大门为中心点分别为省府东街和省府西街,在明清时期分别又称为布*司大街和布*司小街。在省*府西的一条街道名之曰“西公界街”,这里的“界”为“廨”的谐音,是公廨及官署的别称,也因位于旧时布*司以西而得名。

济南老城曾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清幽石板,记录着泉城明清时期的样子,除了这些因衙门、学院等得名的街道,其它因寺庙、泉池得名的也不在少数,如将*庙街、启明街、双忠祠街、王府池子街、曲水亭街、万寿宫街等等。

时代沧桑,古代的建筑和官署衙门虽然多已不见,但行走在老城的街巷,看着这些时代印记的名字,清幽的石巷,青砖黛瓦的民居,恍然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再现于眼前。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泉水耽误的济南老城,从老城街巷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