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种简介
吕剧
吕剧,也称“化装扬琴”或“琴戏”,胶东一带称“蹦蹦戏”,惠民地区称“迷戏”,建国初定名为吕剧,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现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吉林的部分地区。吕剧是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演变而来,光绪二十六年()冬,以东路琴书艺人时殿元为首的同乐班,尝试着将琴书《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形成化妆扬琴。后长期与五音戏、莱芜梆子同台演出,在表演、化妆、打击乐伴奏方面也接受东路梆子和京剧的影响,发展成为成熟的戏曲剧种。
吕剧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部分曲牌。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四平类、二板类、曲牌类。四平类板式有慢四平、快四平、四平二六等;二板类板式有慢二板、二板流水板等;曲牌类有等。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主弦)、扬琴、三弦和琵琶,称“吕剧四大件”。
传统剧目有《姊妹易嫁》《王小赶脚》《逼婚记》《借亲》《借年》《王定保借当》《小姑贤》《龙凤面》《钗头凤》《海盗的女儿》《井台会》《喝面叶》《拉郎配》《三拉房》《庵堂认母》《画龙点睛》《大唐黜官记》等。现代戏《李二嫂改嫁》《苦菜花》《补天》《乳娘》《乡人俚曲》《潮涌*河口》《石龙湾》《雷雨》《原野》《江姐》《大河开凌》等。
年6月14日,吕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剧目:《姊妹易嫁》
单位:山东省吕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吕剧院)
剧目简介
《姊妹易嫁》
该剧讲述的是姐姐素花自幼与毛纪定亲,娶亲之日,因嫌毛家贫穷,竟不顾旧日情义,拒绝完婚。妹妹素梅激于义愤,并感毛纪忠诚,愿代姐出嫁。上轿之时,始知毛纪已得中新科状元,素花羞愧难当,后悔不已。
《姊妹易嫁》改编自蒲松龄同名短篇小说,其故事自古至今,经过民间的传承、孕育和发展,已有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喜爱并得以继承和发展,该剧反映了当地平民百姓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用质朴幽默的语言出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鞭挞了嫌贫爱富的世间陋俗,歌颂了劳动人民贫贱不移、忠厚持家、讲究诚信的美好品德,给人们以心灵的启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该剧初成于年,年由香港华文影业公司拍摄成电影戏曲艺术片,公映后引起强烈反响,深受观众喜爱。年又全新打造,年赴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年献礼演出,荣获创作演出一等奖,年再度赴京演出,年和年该剧先后赴香港、台湾演出。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山东省十大经典剧目”,年被评为“全国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该剧在齐鲁大地享有的知名度,不论是专业吕剧院团还是乡间业余剧社都把这出戏作为经常上演的首要保留剧目和传承剧目,自60年代创作上演以来至今,山东省吕剧院先后有五代演员传承演出,并作为艺术院校吕剧专业的首选教学剧目。山东其他地方剧种和全国几十个地方剧种均有移植,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
剧院简介
山东省吕剧院
“东风送暖百花香,开到芙蕖韵满塘。
一片清芬无限意,大明湖畔柳丝长。”
——郭沫若年观吕剧《借亲》题诗
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于年,50年代初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李二嫂改嫁》曾风靡全国,在第一届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中荣获演出、编剧、导演、音乐、舞美、表演等多项大奖,被誉为全国演出现代戏的“八大红旗院团”之一。更有《姊妹易嫁》《小姑贤》《借年》《墙头记》等优秀传统剧目久演不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吕剧院剧目创作迎来了井喷式发展:大型现代吕剧《苦菜花》荣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首届“全国舞台艺术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大型现代吕剧《百姓书记》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传统吕剧《姊妹易嫁》荣获第二届“全国舞台艺术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大型现代吕剧《补天》荣获“-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国“十大演出盛事优秀奖”,大型现代吕剧《石龙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文华新剧目奖”,大型新编历史剧《画龙点睛》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剧目奖”,《大唐黜官记》荣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传统剧目《墙头记》荣获第四届巴黎中国戏曲节“评委会特别奖”,《回家》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大河开凌》获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艺术基金年度滚动资助项目。九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剧院除享誉全国的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老一辈著名表演艺术家,还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才华的中青年戏曲名家,其中三人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多人荣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剧院演出剧目达三百余出,演出足迹不仅遍布大陆及港澳台各地,还多次出访法国、英国、俄罗斯、朝鲜等地。
前进中的山东省吕剧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努力创作更多体现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反映中国人价值追求和时代要求、“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舞台艺术精品,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成绩。
精彩剧照
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日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