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十一即将来临,许多的中国景点都在翘首以盼着,今年的十一秋意盎然,非常适合大家出游,而说起旅游,今天小安要说的这个地方非常有趣,除了风景如画之外,它的话题一直都在历史上众说纷纭,那就是济南的大明湖,一起去看看吧。
谈及济南,很多人小的时候都应该看过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济南的秋天,散文里面描绘的济南更是多了秋的韵味,少了秋的萧瑟,而济南的三大名胜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也被众人逐渐熟知,不同于其他景点的人潮鼎沸,这里人不太多,(十一多不多,无从下结论)主要是相对静谧的,很多的游客更喜欢购物以及山川,济南更有一种随缘的美,秋天观赏,时辰俱佳。
今天就来着重说一下大明湖,它坐落在济南市中心的旧城区,由很多的济南泉水汇流形成的,整个湖面有58公顷,平均的水深有2米左右,这是济南以及中国境内极为难得天然湖泊。也是济南当地人引以为傲的风景名胜,在大明湖边,经常会看到一些国外的游客慕名而来,拿着自拍杆相机,和如画风景合影留念,大明湖也被亲切地称之为“泉城明珠”,大家不妨趁着十一假期,好好把玩一下济南大明湖的静谧秋色。
当然,去过大明湖的游客往往还会被一个话题所吸引,那就是在大明湖的周边醒目碑石上,“大眀湖”,三个劲道的大字映入眼帘,许多的当地济南人早已习以为常,但是对于诸多的外地游客对此却非常的上心,把注意点放在了这个“眀”字上面,怎么大明湖还多处了一横呢?难道如此大的“错”字都看不见吗?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被大家津津乐道,给出的答案也众说纷纭。
济南导游最喜欢说的就是趵突泉的石碑上“突”字少了一点,那一点泓水被吕洞宾拂尘一甩,降落在了“大眀湖”的石碑上,因此多出了这一点,但是这样的说法许多较真细致的游客并不买账,毕竟传说是为了更好地美化了大明湖,没有多少实际的科学根据。
其中一种说法是,这石碑是在清朝嘉庆时期拓下来的,碑文当初是由嘉庆时期登州人于书佃主笔,这“眀”字就是于书佃家乡的写法,在艺术创作中,为了使“眀”字更加的具备美感,当然这说法想当然了,毕竟碑文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如果都按家乡的写法,后人都不认识岂不是尴尬了。
还有一种说法就比较靠谱了,那就是清朝避讳,众所周知,明清都实行“文字狱”,到了清朝的时候更为严重,明朝不让用“明”字是因为和年号有冲突,要保留皇室尊贵,清朝不让用明则是因为文字狱对于明朝的很多忌讳。到了嘉庆事情,正值“文字狱”盛行,当时的清朝文人肯定会想到这一点,为了防止生出不必要的麻烦,就改用了“眀”字,而并不是网友简单的认为清朝文人不小心写错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首诗词也反映了济南的大明湖之魅力,十一假期,泛舟在大明湖畔,尽享两岸秀丽风光,徒步走在静谧园中,观看那一缕泛*秋色,大“眀”湖的石碑是否拓错了,就留给网友们评说吧!欢迎留言评论、点赞并分享,感兴趣的可以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