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胎赤眼,又称小儿赤眼胎、目胎赤、胎风赤烂。
指初生小儿由血露入目,洗眼不净或热*上攻所致初生儿眼睑及结膜充血、糜烂的病情。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胎赤眼,儿自生下,至开眼已后,眼两眦及睑眶赤烂,名曰胎赤眼。此因儿生时稍难,留滞时久,或不慎照顾,致恶血入于儿眼;又或生下时揩拭儿眼边恶血不尽,亦令入儿眼,渍浥以生是病。不急治之,则至长不差。”
治宜清热解*。
本病相当于新生儿急性包涵体性结膜炎。
目录
一、内服方
二、外用方
一、内服方
1.引子方
来源:《颅囟经》卷下。
主治:小儿胎热目赤。
组成:知母,*芩,青葙子,地肤子,秦皮,车前子,山栀子,独活各等分。
用法:水五合,煎二合,去滓温服;或洗眼。
2.正料消风散
来源:《眼科全书》卷五。
主治:胎风赤烂外障。
组成:前胡,川芎,白茯,甘草,防风,荆芥,羌活,僵蚕,蝉退,厚朴,人参,合香。
用法:水煎服。
3.升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
主治:眼胎赤,风*上攻,肿痛。
组成:川升麻一两,*耆一两(锉),犀角屑一两,葵仁半两,玄参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连半两(去须),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更煎一两沸,每于食后温服。
宜忌:忌炙博、热面*、鱼肉。
4.羚羊角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
主治:胎赤眼久不愈,昏暗漠漠,瞳仁胀痛。
组成:羚羊角屑三两,防风(去叉),芍药,蕤仁(去皮),麦门冬(去心,焙),地骨皮,决明子(微炒),甘草(炙)各二两,茯神(去木)三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5.牛*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主治:小儿眼胎赤,久不愈者。
组成:牛*一分(细研),*连半两(去须),决明子一分,蕤仁一分(汤浸,去皮),犀角屑半两,龙脑一分(细研)。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以温水送下,一日三四次。
6.独圣还睛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
主治:眼胎赤,兼生翳膜,疼痛。
组成:苦葶苈半斤(净,去尘土)。
用法:用木杵白捣烂如饧糖,取醋、粟米饭,纳净布巾中,干捩,去水尽,少少入臼中,与药同捣,令可丸,即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早、晚、食后以温水送下。
二、外用方
1.*柏汤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主治:小儿胎赤眼。
组成:*柏一两(锉),秦皮一两,蕤仁一分(汤浸去皮)。
用法:上为散。每取五钱,以水一大盏。加大枣五枚,煎一二十沸,去滓,适寒温洗之。
2.真金散
来源:《袖珍小儿方》卷二。
主治:
1.《袖珍小儿方》:小儿胎赤眼。
2.《幼科类萃》:小儿初生,洗眼不净,则秽汁浸于眼眦中,使睑赤烂,至长不愈。
组成:*连(去须),*柏,当归(去芦),赤芍药各一钱,杏仁(去皮尖)半钱。
用法:上锉,乳汁浸一宿,晒干,为极细末。用生地*汁调一字,频频点眼;新绵裏,荆芥煎汤浸,放温,时时洗浴。
3.*连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六一。
主治:因洗儿洗目不净,秽汁浸渍,或在胎母食热药而致胎赤眼,儿目赤烂。
组成:杏仁,*连,*柏,当归,赤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锉,乳汁浸一宿,晒干为木。每用一字,生地*汁调,频点眼中。
4.*连煎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别名:*连膏(《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主治:小儿眼胎风赤烂,不以年月发歇频频,视物泪出,涩痛不可忍。
组成:*连一两(去须),芦荟一分,龙脑一分(别研)。
用法:先将*连、芦荟捣罗为末,以新绵裹,用水一大盏,于银器中以重汤内煮,候药汁三分减二,即去药绵,入龙脑,以瓷瓶子内收,每日三两次点之。
5.龙脑煎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主治:小儿眼胎赤。
组成:龙脑一分,盐绿半两,蕤仁一分(汤浸,去皮)。
用法:上为末,以蜜调似面脂。每日三两次点眼。
6.龙脑膏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
主治:
1.《太平圣惠方》:胎赤眼。
2.《普济方》:眼胎赤及生疮,怕见风日。
组成:白龙脑一钱(细研),蕤仁一分(去赤皮),杏仁七枚(汤浸、去皮尖双仁)。
用法:上研如膏,同人乳汁调和令匀,瓷盒中盛。每以铜箸点少许,着目眦头,一日两三次。
7.杏仁膏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别名:点眼杏仁膏(《圣济总录》卷一零五)。
主治:小儿眼,经年胎赤,兼有翳膜。
组成: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研如膏),腻粉一分,盐绿一分(细研),*连末一分。
用法:上为末,以真酥调如膏,摊于铜碗内,掘小坑子,纳熟艾如鸡子大,烧艾烟出,便覆铜碗于上熏之,勿令泄气,候烟尽为度,更重研令匀。每取少许,以绵裹,用人乳汁浸一宿。点之,日三四次。
8.杏仁膏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
主治:眼胎赤肿。
组成: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秦皮半两,细辛半两,白芷半两,*柏三分(锉),当归半两。
用法:上为散,先于银器中,熔猪脂五两,酥三两,入药,煎令药色赤,以绵滤过,更煎,时时取药于冷处滴如稠膏,即离火,更研入乳香半两,腻粉半两,急用槐木杖觉令匀,入瓷盒内盛。三日后,取药,涂于赤处,不拘时候。
9.点眼胡粉膏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O二。
主治:久患胎赤眼。
组成:胡粉一两半,蕤仁(去皮)一两。
用法:先将蕤仁研令烂,次下胡粉,更研熟,又捣生麻子为烛燃着,别取猪脂肪于烛焰上烧,使脂流下,滴入蕤仁、胡粉中,更同研令匀如饧,以绵缠细杖子头,纳药中,乘温点目两眦头。药须夜用。如冷,还放烛焰上暖之。
10.龙脑膏
来源:《医方类聚》卷六十七引《神巧万全方》.
主治:胎赤风赤眼。
组成:白龙脑一钱(细研),蕤仁一分(去皮),杏仁七枚(去皮尖双仁),马牙消半分(研),腻粉一钱。
用法:上药都研如膏,用生男妇人乳汁调和令匀,入瓷合贮之。每点时以角篦点粟米粒大,着目眦头。
11.铜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主治:小儿眼胎赤,经年月深远者。
组成:铜青一分,腻粉一分,龙脑半分,干地龙一条(为末)。
用法:上为极细末。每用半小豆许,点着目眦,每日一二次。
12.朱砂煎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
主治:胎赤,兼生翳膜疼痛等。
组成:朱砂一两(细研),白蜜半斤,*丹一两。
用法:上药相和令匀,入有油瓷瓶内,用柳木楔子紧塞瓶口,又以生布一片,油单两重,密裹瓶口,勿令透气,便安瓶于大鼎内,座用一杖子横着鼎口,以绳子系瓶口悬之,用水常令至瓶项,以文火煮,如鼎内水耗,旋旋添汤,勿入冷水,从寅时煮至酉时,住火候冷,取出,以新绵滤过,用白龙脑一钱研入,以一新瓷瓶盛之,常令封闭,候三日外用之。以铜箸头粘药如绿豆大点之,每一复时只得一度。
13.梨汁煎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
主治:胎眼赤。
14.乌梅煎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O二。
主治:眼目风赤及胎赤。
15.点眼古字钱煎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O二。
别名:点眼古钱煎(《普济方》卷七十一)。
主治:积年赤眼胎赤。
16.*连煎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主治:积年风眼,胎赤眼,障膜侵黑睛不见物。
17.麻油膏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
别名:乌麻油膏(《圣济总录》卷一○二)。
主治:三二十年风赤、胎赤眼。
18.玉箸煎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主治:小儿胎赤眼,及风赤眼。
19.妙应膏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O二。
主治:胎赤眼连睫,赤烂昏暗,服药久无应者。
20.点眼杏仁膏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O二。
主治:眼胎赤。
21.铅丹膏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
主治:胎赤不计久近。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