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图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难忘母亲做的腊八粥杨景瑞
TUhjnbcbe - 2021/3/26 20:06:00

难忘母亲做的腊八粥

作者:杨景瑞

杨景瑞,尚义人,作品先后在全国二十多家报刊、数十家网络媒体发表,被多家媒体聘为特约记者和专栏作家。

腊八节又快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想起母亲给做的腊八粥。母亲在矿区里做的与众不同,既香甜又可口,使我至今难忘。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里喷香的腊八粥里溢出来的。从我记事起,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早早起来给我们煮腊八粥。

母亲是涿鹿人,生在教师之家。在姥爷的严厉管教下,早早的上学读书写字,放学做饭洗衣服。在84岁时,突发脑溢血昏迷几天后去世了。母亲80多岁了还能认识好些字。在母亲能干动活时,家里历来是母亲做饭,我们的衣服一概是母亲给洗。她常说我们:“无论干什么,都要细心认真。”致于每年过年过节做的饭菜,母亲更是做的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因为母亲勤劳好学,从不服输,在嫁给父亲以后还被后奶奶夸赞过。

父亲调到尚义后,母亲跟着也来到了红土梁矿区。矿区的生活习惯与涿鹿的生活习惯不大一样,比如吃莜面方面,做法还得从头学起。后来的母亲做莜面不比现在的年轻人差。对于母亲煮的腊八粥与坝上女人们做的不一样,而是结合了涿鹿与坝上的一些做法。母亲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的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让父亲到外地出差时一样买一点,如各种豆子则每年“小片荒”种一些,这样做的比较像样子了,吃起来也十分香甜可口。那时家里人口多,母亲每年都是煮上一大锅,不但我们大小都吃到了,有时候多的还分送给邻居的小孩们。

母亲给我们说过,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流行了起来。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去世的!那时我只有十来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两个弟弟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一到腊八节,就想起了我的母亲,你们的姥姥。”

按照母亲传承下来的“讲究”,腊八这天是不能睡懒觉的,要在太阳出山之前吃到腊八粥的。要是睡懒觉就会得红眼病的。于是在腊八这天,我和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就早早地跟着母亲起来,帮母亲在灶台前拉风箱、煮腊八粥。

这天全家人围坐在热炕头或是灶火前,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腊八粥时,顿感团聚而温暖,有了过年的味道。母亲做得确实很地道,吃在嘴里,清香瞬间溢满舌尖,吞下去,只觉得有一种暖,那是一种透心暖,让人生出一种懒洋洋的惬意。

我们当儿女的长大了,母亲也渐渐地老了。母亲于七年前去世了,那天正巧也是农历腊八!为了纪念母亲,我们兄弟姐妹商量好每年在这一天都要煮腊八粥,虽然凑不上十八种干果,做的不尽相同,但要各自煮好后给自己的孩子们吃。并把上辈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去年腊八节碰巧我去沙岭子电厂办事,在大姐家吃了一顿大姐亲手煮的腊八粥。大姐煮的腊八粥比我媳妇做得好,与母亲做得味道差不多,我吃了不少。我说:“不让外甥们来吃?”大姐说:“他们自己做自己的。”大姐还说:“母亲煮的腊八粥好吃。那年去坝上看母亲,还让母亲单另做过一顿腊八粥哪。”

在腊八节快到了的时候,我特别想念去世的母亲。今年腊八节,我和妻子商量好了共同煮好一顿腊八粥,以怀念母亲。

投稿要求

1、来稿体裁不限,小说、散文宜在——字以内,诗歌不得少于字。文稿要有可读性。稿子要认真校对,谢绝语病、错别字、标点不规范稿件。2、作者须得提供个人简介及清晰半身照片一幅。3、来稿必须原创,否则恕不刊用。鼓励作者提供诗文配图(图片用jpg格式)。来稿不得抄袭、套用他人作品,文责自负。投稿15天后未被采用可作其他处理,不必再问询。不收
1
查看完整版本: 难忘母亲做的腊八粥杨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