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图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隔代教育,三代人到底谁最难
TUhjnbcbe - 2021/3/25 14:15:00

近期,家长帮论坛有一位家长发起了这样的一个投票:你们家孩子平时是谁带的?

投票结果如下:

(图片来源家长帮论坛)

从上面这个数据来看呢,老人来负责带孩子的只有12位,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非常忙于工作无法兼顾孩子生活和学习,不得不选择让家里老人帮忙带一下孩子,尤其是孩子寒暑假期间,自己白天上班照顾不到,加上老人的思念等,很多家长选择将孩子交由老人们帮忙照顾。

前段时间有一位爷爷上了热搜,具体情况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杭州一夫妻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假期里没时间照顾孩子。于是就把孩子送到爷爷家。谁知带了一段时间后,爷爷竟然因此患上了焦虑症!

原来因为孩子因为平时生活在城市,回到农村后,对爷爷养的鸡很好奇。再加上小孩子天性好动,于是天天追着鸡跑,因为没有得到好的休息,部分鸡开始不下蛋。

这位爷爷呢,和老伴一贯节省,还指望着靠养鸡下蛋挣点小钱。这下可好,十几只鸡被孙子“玩”得下不了蛋!

但对孙子又打不得、骂不得,只得满腔怒火憋在心里。再加上老人原本有自己的生活节奏,饮食、作息都很规律,结果孙子来了之后,全部被打乱。

于是每天鸡一叫,老人就开始焦虑、心慌。甚至头疼、吃不下饭······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焦虑症。

很多网友看后,对爷爷表示心疼的同时,也忍不住被熊孩子气笑:

表面看看好笑,细想起来这其中的苦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懂!

1

不同的家庭,同样的隔代养育

这年头,农村有留守儿童,城市有爷爷奶奶驻家!

选择工作还是家庭,这是万千妈妈的难题。

就像前段时间考上北大考古专业的钟芳蓉妈妈刘小义,在接受访谈时说,将8个月的孩子,狠心丢在老家,乘上南下的列车外出打工时,心里觉得很对不住孩子,但依然还是要走,才能赚钱盖房,给孩子赚学费。

钟芳蓉的妈妈刘小义

就像一位妈妈在网上留言说:每年都有一百次冲动想放弃工作,回归家庭。但是在经济面前,一切只能妥协。

要么雇保姆照顾孩子,要么请老人搭把手。就目前她的家庭状况,请老人过来帮忙带孩子是最经济,也是最合适的选择。

然而和老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要用不同的方式养育同一个孩子,日积月累的养育矛盾,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

可见,隔代养育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家长难,孩子难,带孩子的爷爷奶奶更是难上加难!

2

隔代养育的矛盾——婆媳关系

有一句话说十年看婆十年是媳,意思就是结婚的头十年是媳妇最难的时候,如果婆婆伸把手,那么以后婆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得到媳妇的照顾。

然而,两个不同的家庭相结合,必然会碰撞出诸多矛盾。

尤其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日常的消费观念上,以及生活卫生饮食等习惯上,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想改变真的太难了。

比如有网友总结出“中国婆婆十大金句”:

“刚出生的宝宝腿跟小青蛙一样屈着,得用布带捆住,以后不长罗圈腿。”

“宝宝哭了就得喂,肯定是饿了,一定要给孩子吃饱才长得快!”

“吃辅食得加盐,这样孩子才有力气。”

“母乳有营养,一定要多喂几年,孩子才长得壮实。”

“穿开裆裤好,透气又方便。”

“就算天气暖和也要多穿几件衣服,以免着凉。”

“小孩胖点好,瘦就是没养好。”

“孩子出生一定要剃掉胎毛,头发才长得好!”

“这偏方最灵,我以前用过好几次了。”

“早点给娃把屎把尿,省尿布钱,还能养成排便习惯!”

要是多说几句,婆婆就会甩出见血封喉的绝句:“你老公我就是这样养的,现在不好好的吗?”

唉,真是天下婆婆一个样,一家更比一家强。拿我的一位朋友来说,这几年一直是婆婆帮忙在带。期间各种养育矛盾,已经发生过无计其数,甚至几次闹到离婚的境地。最终她还是给丈夫下了通牒:“咱们这个家有我就不能有你母亲,真的没办法同住在一个屋檐之下。”他不懂,母亲虽说说话是有点恶*,但是她没有什么坏心眼儿,怎么就到了过不下去的地步。原来,有天中午,她正在卧室里哄二宝睡觉,却听到了大宝的哭声。于是赶紧放下二宝,出去看怎么了,只见是婆婆在训斥大宝:“你个没教养的东西,你妈没把你教好!”婆婆这样说,朋友的脸一下子红了,她很生气,青筋暴起,上去抱住了大宝说:“妈,您怎么说话的,孩子再怎么不懂事,您也不能说这样的话啊!”“咋了,我说的事实,上梁不正下梁歪,你这样的女人能生出什么好孩子。”原来,这个婆婆是重男轻女,不喜欢朋友生的两个女儿。以前看到过一个数据显示:“80”后夫妇离婚率约57%,其中由女性主动起诉离婚的,占59.52%。这里面,因婆媳关系恶劣而导致的离婚,高达35%!日常夫妻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离婚的都不少,何况是现在还要和上一辈老人去磨合。当然,现实中更多的还是通情达理的老人,他们为了儿女的幸福,做起了孙子的24小时保姆,面对和孩子们观念和习惯上的差异,要么用实力让对方无话可说,要么选择忍气吞声。

3

硬核父母的养孙大法

有个同事,儿子7岁,从小就是姥姥姥爷带大的。虽然在教育观念上有分歧,但是小两口从来不说,因为他们自己都做不到。孩子姥姥是退休的语文老师,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上心,每天5点起床做早餐,6点开始陪孩子读古诗,然后孩子写作业,她看书。晚上还有专门的作业时间,批改作业时间。中午和下午,姥姥可以休息,姥爷就带着孙子出去跑步,打球,钓鱼。总的来说,姥爷身体好,擅长各类体育项目,主要负责采买、日常饭菜和身体锻炼。姥姥学习好,有耐心,主要负责学习、习惯养成和硬菜烹饪。这么一总结,真的是连我们年轻的父母都自叹不如啊!如果有隔代养育者大赛,这样的姥姥姥爷肯定是可以拿金牌的那种。有位网友家也是姥姥带孩子,这不,还收到一封关于孩子暑“总结与表彰”,详细记录了孩子整个暑假的经历与进步。比如:看过的书名、数量、作业完成情况、各种课外班收获以及品行和性格的成长,几乎面面俱到,最后还提出了不足和希望。对孩子的观察之细致、总结之到位、评价之客观、内容之全面,试问,有几个父母可以做到?姥姥说,跟孩子说话要有具体内容,这样更直观,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信任。千万不要自己没做到位,就知道凶孩子,这样孩子肯定不听。对此,网友表示:40岁了,我还是妈妈的孩子,还是要向妈妈学习,还是在妈妈的庇护和羽翼下前行,这感觉,挺好。

4

老人搞不定熊孩子怎么办?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这么硬核,大多数的父母随着年龄增加,面对调皮捣蛋的熊孩子,更多的是有心无力。就像在一开篇的新闻中,常年住在乡下生活规律的爷爷,突然接到活力四射的孩子,真的需要时间来过渡。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首先,父母最好能陪着孩子在老家待几天,让孩子和老人磨合好一些,再回城。毕竟孩子刚回家,老人一方面适应不过来,另一方面孩子刚回来太调皮,爷爷奶奶也不好意思管教。而且,假期里,不应该完全将孩子交给老人带,平时也需要多倾听和沟通,适当和老人分担家务。当我们在情感上体谅他们的辛苦,现实中保证他们的休息时间,很多矛盾都能缓和一些。其次,父母带孩子,我们不要太苛刻,更不要用命令的口吻,或者嫌弃的语气,而是温和地沟通!有位63岁的奶奶,就因为管两个孩子,小的上小学5年级,大的上初二,结果开学后的摸底考俩娃都没考好,她感觉问题全出在自己身上,结果犯了高血压。如果平时对老人多一些体谅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隔代教育,三代人到底谁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