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74页的习作课《游……》,是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那么这次习作的要求就是学生回顾一个游览过的地方,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如何写好这篇作文呢?接下来大家一起跟随杜杜老师的脚步,走进这次习作课。
杜杜老师的文章讲的内容和本次习作是有密切联系的,建议大家读一读文章,再读这里。
在之前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教材又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分别是《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为同学们进一步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提供了更多的模仿范例。
那么这篇文章中涉及到两篇习作例文的讲解和本次习作课的讲解。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习作例文中写景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习作时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明确了本次的学习目标,让我们走进第一篇习作例文《颐和园》。
二、习作方法引导
1.学习写游览路线,巩固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颐和园》这篇文章运用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继续的景物。
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依次写了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游览路线非常清晰,利用这一课进行指导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游览路线。“初试身手”中的植物园的游览路线,作为指导学生确定游览路线的范例。
作者写到长廊时,也是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去描写。
接着作者写在万寿山脚下,主要描写了半山腰的佛香阁;佛香阁前,作者又重点描写了昆明湖面的静美,昆明湖畔作者重点介绍了湖心岛和十七孔桥。
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就是作者在描写描每一处景物之前都用到一个过渡句,介绍地点的转换,那么文章讲到了过渡句,大家还记得吗?
那么,这篇文章的过渡句的写法也非常的灵活,样式很多,值得我们同学学习和借鉴。
比如写长廊的过渡句是直接点明游览的地点,写万寿山脚下以及昆明湖畔的过渡句写明了出发点和到达点,衔接非常的自然。
过渡句中还写清楚了观察的视角。文章内容边上的四处旁批和课后题都提示了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几个要点:
a.第1处旁批提示学生要写清楚地点。
b.第2处旁批提示可以用过渡句写出景点的转换。
c.第3处旁批提示同学们要写出观察的视角。
d.第4处则提示同学们印象深的景物可以重点去描写。
在这篇文章涉及的课后题中提示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