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水色,近在咫尺,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济南的大明湖一直是历代文人学者喜爱的地方。北宋熙宁时期,文人苏辙到齐州任职三年,在此期间,大明湖即当时的西湖,成为苏辙赏景、休闲、宴席的主要场所。可以说苏辙的许多社会活动都是围绕大明湖展开的,他的诗文已经成为记录大明湖乃至齐州社会风俗和生活的珍贵史料。
相依为命,闲暇时去大明湖
北宋熙宁六年秋,在齐州人民喜爱的曾巩不久后,左苏辙来到齐州任秘书,即知州的部下。
名字苏辙(-)是写的,颍滨老人,十九岁去北京申请,他的哥哥苏轼中同被列为金石,他们在北京一度成名。在来到齐州之前,苏辙在京城改革中与青苗法有些摩擦,因此离京在陈州(河南淮阳)担任国家科学教授三年。他负责齐州已经三年了,在此期间他的官方地位没有改变。在齐州期间,山山水水所有的山山水水都在这里留下了他的脚印。苏辙在济南中出现的时间最长,并且在大明湖中背诵得最多。
首先,我们应该从北宋的大明湖水域说起。唐宋时期,大明湖又称莲子湖,西湖,水域面积很大,与北郊湖底部的鹊山湖相连。根据历史资料,当李白造访华阳宫时,他在历下亭附近乘船。当苏辙到济南时,大明湖的水域面积可能略小于唐代,即便如此,当时称为西湖的水域面积仍然很大。《济南通史·宋金元卷》主编、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熙表示,西湖位于齐州府城的西北方向,水域覆盖趵突泉和五龙潭。宋朝的学者仍然可以坐船从大明湖到华山,甚至可以在的章丘到白云湖。
在曾巩任知州期间,大明湖进行了翻新,包括北水闸,北渚亭和北渚亭以及环波亭和百花台亭。经过曾巩的翻新,当苏辙到来时,大明湖的景色将更加美丽动人。对苏辙更方便的是,祁州市政府办公地点离大明湖不远。从地理角度看,离西北方向不远的地方是大明湖。根据北宋官员的就业和生活习惯,官员在一个地方执行职务的时间为三年,甚至更短,因此官员在任职期间,一般不买房住,而是住政府机关的公务房,这应该是苏辙的情况。在现有信息中,齐州中没有苏辙的记录,但是苏轼在齐州拜访了他的兄弟,并写道“忆过济南春未动,三子出迎残雪里。”苏辙正在出差,三个侄子认识了伯父,苏轼在济南呆了一个多月。不清楚他们是否住在大明湖畔的官邸。
不管怎样,苏辙的办公室和住所都离大明湖很近,所以下班后自然有很多时间欣赏大明湖的风景。也可以肯定的是,大明湖的风景给了离家在外的苏辙很大的安慰,所以他会表达“辞家四千里,恃此慰穷独”的情感。
苏辙称“西湖”为济南最美的风景
从苏辙现存的与济南相关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带着齐州山川:“始余在京师,游宦贫困,思归而不能。闻济南多甘泉,流水被道,蒲鱼之利,与东南比,东方之人多称之。会其郡从事阙,求而得之。”的美丽愿景而来
苏辙的向往不是不合理的。在谈到济南的园林文化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育济曾说过,北宋时期济南作为湖山林泉综合已经基本定型。当时的济南不仅有湖、泉、林,而且湖山泉林构建了城市的基本风格,整个城市是一个美丽的花园。生活在这样一个齐州的城市,苏辙自然会得到慷慨的赞扬,尤其是大明湖他经常去拜访。
春天伊始,西湖草和绿花盛开,苏辙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北渚亭。他写道:“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临风举酒千钟尽,步月吹茄十里声。犹恨雨中人不到,风云飘荡恐神惊。”诗人走过百花洲,但没有完成他的旅行,然后他来到北墙的北渚亭。随着湖面吹来的春风,苏辙和朋友们在亭子里畅饮。随着悠扬的声音和悠远的音乐,诗人不禁思考,中亭上祠中娥皇女的灵魂会受到惊吓。对苏辙的描述给了大明湖一种浪漫的神话色彩。
北宋时期,文人互唱已是家常便饭,在齐州中有许多苏辙的作品,其中《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他以一种清新的畅快风格描述了大明湖的风景:“野步西湖绿缛,晴登此渚烟绵。蒲莲自可供腹,鱼蟹何尝要钱。”“饮酒方桥夜月,钓鱼画舫秋风。冉冉荷香不断,悠悠水面无穷。”以一种明亮而华丽的大明湖出现在他的脸上,这也给了这位身为官员的诗人极大的精神慰藉。可以说苏辙掌管齐州的三年生活是一生中中比较愉快的一段时间,他多次被降级,充斥着蹇起起伏伏,所以他说“济南风物在西湖”。
相比大胆奔放的哥哥苏轼,苏辙沉着稳重,也喜欢和别人交朋友。当苏辙在齐州与当地文人交了很多朋友,当他们来到或离开齐州,苏辙自然会见面送行。当然,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好的宴会地点,这个地方应该是大明湖。当他离开齐州任知州李诚的办公室时,苏辙他写了一首诗《和李诚之待制燕别西湖》,在诗中他写道:“高情生远岫,清兴发平湖。坐使羁游士,能忘岁月徂。纵欢真乐易,恨别不须臾。……应念兹园好,流泉海内无。”大明湖畔诗人不忘告诉他的朋友们不要忘记这座优雅的花园。
研究大明湖甚至济南的珍贵史料
苏辙是“园日涉以成趣”到大明湖。与喜欢记录西湖风景的曾巩相比,苏辙不仅欣赏风景,还记录观察到的民生事件,如钓鱼、挖藕、吃芡实等。由于诗人对当时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至今他的一些诗作被社会风俗和史料反复引用,成为研究北宋大明湖乃至济南社会生活的素材。
大明湖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出产许多水产品,如藕。莲藕虽然好吃,但收成并不容易。收获莲藕,又名“踏藕”,苏辙写《踏藕》诗:“春湖柳色黄,宿藕冻犹僵。翻沼龙蛇动,撑船牙角长。清泉浴泥滓,粲齿碎冰霜。莫使新梢尽,炎风翠盖凉。”在早春,苏辙看着湖边的农民采藕。莲藕采摘后,人们立即用透明的泉水清洗上面的淤泥,不管天气如何寒冷,人们都会立即食用。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莲藕的热爱。
Euryaleferox也是明湖的特色菜。苏辙一首歌《食鸡头》:“芡叶初生绉如谷,南风吹开轮脱毂。紫苞青刺攒猬毛,水面放花波底熟。森然赤手初莫近,谁料明珠藏满腹。……纷然咀噍惟恐迟,势若群雏方脱粟。……东游尘土未应嫌,此物秋来日尝食。”“鸡头”也被称为“鸡头肉”,是Euryaleferox的另一个名字,他是以他像鸡头的形状命名的。在这首诗苏辙中,描述了他和他的朋友们在大明湖和“咀噍惟恐迟”中从湖中采集的欧芹鱼肝菌烹调和食用的场景,生动地表明这是一种诱人的食物。这首诗除了具有文学价值外,还揭示了北宋时期大明湖丰富的事实。
在苏辙的一些诗中,人们可以读到他哥哥苏轼的味道。这首诗“西湖不放长竿入,群鱼空作淘河食。渔人攘臂下前汀,荡漾清波浮两腋。……柳条穿颊洗黄金,鲙缕堆盘雪花积。烧薤香橙巧相与,白饭青蔬甘莫逆。食罢相携堤上步,将散重煎叶家白。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是一首“吃货”风格的诗,他是《西湖二首·观捕鱼》的苏辙,他生动地描述了大明湖渔民的捕鱼场景以及烹饪和进食的过程,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这首诗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北宋时期大明湖鱼虾养殖业的发展和渔民的捕鱼方法,还可以了解到当时鱼的烹调方法:将鱼切成鱼排,加入葱和香橙作为调味料,然后烹调以供食用或饮用。
另外,苏辙和朋友在湖畔聚会和宴会上,“煮茶流水曲,载酒后湖漘”。参观湖畔:“竹林分径水通渠,真与幽人作隐居。”当地文人修建的别墅,通过苏辙的诗文,我们可以窥见济南在苏辙中除了文学之外苏辙的另一个宝贵价值。
编辑:任晓斐
实习生:潘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