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奖评选,论功劳还是论苦劳
于立生
8月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毕飞宇《推拿》、莫言《蛙》、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5部长篇小说榜上有名。
张炜《你在高原》共10册,39卷,450万字,被称为“史上最长小说”。须知,是严肃评审,不是闲时乱翻书,浏览加跳读;以一天20万字进度计,即要23天才能通读一遍;而茅奖的正式参评长篇小说多达180部,即使8月16日公布的获提名作品,尚有20部。那么,张炜的《你在高原》,评委们都会认真看完吗?
8月21日《京华时报》的报道,评委盛子潮说:“至少有十几个评委通读过,大多数评委看过四五部(该书共10册),评奖期间我也看了其中的三部。”评委麦家表示,没有读完去投票的确不严肃,但他读完了。“《你在高原》进入前20之前,我看了6册。进了20之后,我觉得把它看完是我的责任,所以咬着牙用一天半的时间把它读完了。”也无怪乎《收获》杂志执行主编、作家程永新要质疑:《你在高原》只有十几个评委通读过,却得到58票(评委共61人),“这是褒奖作家的过往还是在评具体的作品?这是严肃的评奖吗?”——正如俗话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读尚且不能,更何谈鉴别、欣赏?莫非这评选,打的印象分,投的人情票?抑或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草菅人命”?
评论家、北大教授张颐武说:“《你在高原》的特点就在不可思议的长度,写的长就是独特性。这可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这也确实超出了我的“理解力”!
既为长篇小说,归属文学作品,则要论艺术质地,内在质与外在量至少要均衡、对等。长则长矣,却也未必优点,长也可以形容裹脚布之臭长。即以历史通俗演义论,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卷轶浩繁,凡11册500余万字,论长度罗贯中《三国演义》远不能比;但论艺术质地、文学成就,《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则与《三国演义》完全不在一个段位。现代小说的经典,钱钟书《围城》也好,沈从文《边城》也罢,都非鸿篇巨制;而今张炜《你在高原》长则长矣,不见评委、专家称道其艺术质地,只看到褒扬“长”得“独特”,夸赞以长称雄,莫非这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乃是不论“功劳”,单论“苦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