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阀张宗昌写过一首“歪诗”,但是熟知高考诗词赏析答题套路的人,仍然可以一本正经地将其赏析出花来。
本文以张宗昌的歪诗解析为例,从另一个角度,谈下提高诗词赏析分数的方法。
01张宗昌的歪诗,居然可以“媲美”日本俳圣,还能分析出禅宗至理
张大帅的歪诗名为“大明湖”,具体如下: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跶。
这是张宗昌数首歪诗中,我较为“欣赏”的一首。
开头两句中规中矩,并非异常出彩。但是明白晓畅,犹如电影视角,慢慢将镜头从大明湖整体缓缓拉近到一片荷花,再拉近到这片荷花中的一株。
开头平平,是许多唐诗的通病,尤其是“有句无篇”的那种。比如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昏”,前两句不也是平平叙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吗?
看完前两句,到第三、四句,精彩来了!
“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诗人突然惊喜地发现,这株荷花上有蛤蟆!
诗人自己入景,顽皮地伸手一戳,体现了童趣。
而一戳一蹦跶之词,看似大俗,实则大雅。
由一二句的极静到三四句的极动,画面感强烈。
最后一句,在唐诗风韵外,又有宋诗的言理之风,情、景、理融为一体:
蛤蟆不戳,不会蹦跶,这体现了张大帅对寓下之道的深深领悟,并隐含了将自己当作蛤蟆,需要直谏之士每日提醒鞭策的修身之理。
在这里,张大帅甚至已经隐隐触摸到了禅宗“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道理。
整首诗语言鲜明生动而活泼,毫无文人的酸腐死板之味。前三句虽有点平,然而最后一句奇峰突起,颇有乾隆大帝“飞入梅花皆不见”的化腐朽为神奇之意。
如再加个“呱”字,甚至可与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封神之作《古池》媲美。
PS:《古池》,日本俳句名作,不了解俳句的,可以将其理解为日本学习唐诗后产生的一种短诗。
《古池》只有三句:闲寂古池旁,蛙入水中央,悄然一声响。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02一本正经解析歪诗背后的三个启示,帮助高考诗词赏析提分
荒诞吗?是有一点。
张氏如果再世,也会摸着脑袋楞道:NN的,俺老张写得真这么好吗?
张宗昌的歪诗固然有一些闪光点,但是总体上还不应该有这么高的评价。
但是,如果这是一篇古诗词赏析的答案,基本也算是合格了。
上面的歪诗赏析中,其实体现了三个启示,这三个要点能让你在老师讲解的诗词赏析之外,更好地提高一点分数:
1、诗词赏析,要调动自己的感觉。你要找到诗词背后,作者想传达给你的那种感觉,而不是拘泥于文字本身。这种感觉,可以包括五感(重点是画面、声音、触觉)甚至是我们常说的通感,还有感情、思想体悟,等等。文字本身,只是载体,如渡河小舟。舟的精美固然可看,但重点是对岸,如果眷恋舟的精美而不去对岸,那么渡河的本意也失去了。佛经有言: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应当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失其指。这段话很好理解,搬到诗词赏析上,如果只见文字,从字面去理解,在脑袋中没有画面,没有声音,没有体会诗人的感情,那么就像佛经所说的,只看手指,不看月亮了。
以手指月,应见月而非拘泥于指但是,这并不是让你忽视诗歌鉴赏中的炼字,而是不让你拘泥于字本身。事实上,论述诗中某个字用得是否精辟,正是从另一个角度考察学生是否理解这个字对应的含义和意境,也可以说这个字给你的感觉。
2、诗词赏析,需要对老师讲到的诗词常用技巧(最常见的是修辞、表达技巧)熟练,哪个能往上套就用哪个。比如以动衬静之类的,在脑袋中有储存并且敏感度高,这样诗中出来的时候,就能极快反应过来。反之,则可能考试过了才会反应过来。这正如中国学生英语听力差,纸面上单词能看懂了,但是听力磁带一放就发懵,其本质上,还是对标准英语发音的各个音素不熟,脑中没有储存,敏感度差,因此无法及时反应过来。钢琴启蒙要听音练耳,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建议平时将考试时候常用到的这些技法总结一遍,不需要背,经常看,脑中敏感即可。有现成的总结更好,如果没有现成的,将你做过的卷子上的技法总结一遍也不费力,不断添加新接触到的技法。这样建立自己的一个小数据库,基本不耗时间,惠而不费。
学钢琴要先练耳3、学会在合理联想的基础上自圆其说。相对于其他文体,诗的语言本身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于某些特定诗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理解。而诗中的某一句话,结合创作背景、诗人遭遇,又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论述,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就是如此。如前面对“一戳一蹦跶”的过度解读,固然有玩笑的成分,因为并无直接证据能证明“一戳一蹦跶”和“驭下之道”之间的联系,但结合张宗昌本身情况,也存在这种可能。这样写,固然在论文中可能不严谨,甚至是个笑话,但是在考试中,还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以上所说只是技法,只是“术”,是招式。而本质上,还是要多读,多体会诗词之美,这是内功,是“道”。
招式可以应急,内功则需要勤修。
内功有了,再修招式就简单了。
“道”有了,“术”自然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