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图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济南市历下区以课程建设推动教育发展,打造
TUhjnbcbe - 2023/9/21 21:41: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潘世金
  

编者按:

让孩子们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历下教育人所作出的郑重承诺。近年来,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和体育局围绕“均衡、优质”发展目标,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在带动各学校特色发展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有温度的教育中收获幸福。

守正创新,做温暖而美好的德育。近年来,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和体育局打造育人环境,提出以课程建设推动德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和支持学校开发和建设基于学校特色、以校为本的德育课程。

在德育课程建设过程中,济南市历下区各中小学致力于通过德育文化的课程化,传承并变革学校德育文化,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普遍性和实效性,由此也形成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成果。

济南市汇波小学:

和合教育理念引领,构建《汇排队》课程

济南市汇波小学德育项目化课程《汇排队》。

上放学路队、大课间跑操、午间领餐……走进济南市汇波小学的校园,同学们井然有序排队的场景比比皆是,偶尔还听到学生在提醒同伴:“同学,今天你‘队’了吗?”

学生文明有礼的行为得益于老师们开展的《汇排队》德育项目化课程。副校长韩冰介绍,《汇排队》德育课程遵从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原则,根据一至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纵向年级衔接、横向课程融合的体系。每个年级课程包含童眼看排队、排队艺术范儿、解密排队、践行排队四大主题。每个主题与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融合,培养学生运用全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有序排队就餐。

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排队现象?怎样认识社交与安全距离?在《汇排队》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们以任务单的形式为抓手,有效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提升小组合作的实效。在评价方式上,老师们将课程实践引向深入,将《中小学生守则》细化为有形,内化为行动,开展了“汇波礼仪之星”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

校长杨京芹表示,学校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和合教育”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围绕“和合至美特色学校”建设目标,通过构建《汇排队》德育课程,培育“乐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和乐君子”。

济南市花园小学:

打造“翰墨课程”,培养书法小名士

济南市花园小学举行百虎迎春书法表演。

书法操、汉字魔方……在年济南市花园小学书法节暨书法实践课程汇报会上,基于大书法而演变出的舞蹈、益智游戏、运动项目等把知识化身实践,让孩子们在墨香笔韵中学得有趣,玩得开心。

据介绍,济南市花园小学的书法教育始于年,学校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办学愿景为引领,挖掘育德、启智、审美、健体等功能,形成了“翰墨德育课程”体系。

副校长张建玓介绍,学校以“一路花香”为德育目标,打造了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社团活动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在翰墨课程体系中,学校开设了知墨(故事与传承)、读墨(学会读贴)、书墨(书法练习)、赏墨(书法赏析)、趣墨(书法游戏)课程体系,开发了书法魔方、书法折纸灯等系列玩具,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书法魔力。

济南市花园小学井盖文化。

在翰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校还开展了书法研学,并策划了“笔墨书香染井盖”、“最美封面也传情”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寻访书法墨宝和书法家,在行走中对书法的内涵有了更多的认识。

德育课程的开展离不开评价实施。在花园小学,“翰墨课程”体现在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师们利用“赤橙*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才艺素质、个人卫生的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在书法教育实践课程中,老师们将书法艺术的元素融入各项活动,在探索中发现书法的内涵及育人的真谛,学校书法教育曾在全国书法课题结题中荣获一等奖。”校长于晶说。

济南市历下区明德中学:

五育并举,构建“十四”“一心”育人品牌

十四岁青春礼

“雏凤清音”朗读比赛、“京剧脸谱”“英语小剧”…… 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校训,济南市历下区明德中学的老师们开发建设德育课程,形成“尚德蕴能”课程体系。

据介绍,“尚德蕴能”德育课程体系包含启德认知课程和蕴德实践课程,其中启德认知课程是学校德育课程,其中“青春梦”研学课程、“红领巾寻访”课程、非遗文化课程等已成为学校品牌活动。

蕴德活动课程则以德育主题活动的方式呈现,并依据年级分类实施,形成活动体系,如:以中小衔接为主题的嘉年华衔接课、头脑风暴思维力培养活动;面向八年级学生的十四青春礼、十公里远足等理想信念系列活动;做最好的自己、鲤跃龙门毕业励志课程等九年级追梦人系列活动。

明德中学传统文化月“我爱木偶戏”。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整合,济南市历下区明德中学启德认知课程和蕴德活动课程,逐渐形成“十四”“一心”“双立人”育人品牌。

校长孙宝伟表示,学校构建了内涵丰富、日趋完善的德育体系,实现了德育活动化、课程化、体验化、系列化,五育并举,让学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山东省实验初级中学:

创建书香校园,打造“四位一体”德育课程

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10月30日,山东省实验初级中学举行级十四岁生日庆典,师生共同回忆初中生活点滴。活动中,点燃青春火炬、回顾成长历程、阅读父母亲手写下的一封信等环节在学生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记。

“每一次活动学校都下足了功夫,通过这些德育主题活动,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教育绝对不是体现在分数上的智力教育,而是有温情、有情怀的人生教育。”副校长台东介绍,学校还开展了 “*河颂 家国情”、30公里徒步远足等活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学校读书节系列活动。

积极开发德育课程,师生共享生命成长。多年来,山东省实验初中深入开展书香校园创建,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借此培养学生“好读书”的习惯。在创建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学校开展多项主题活动,例如读书演讲、经典诵读、好书推介等,为学生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提供课程支持,激励每一位学生拿起课本,静心阅读。

“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校长王继萍表示,学校德育课程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教育序列,已经形成年级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体系。

山东省济南燕新中学:

“六好习惯”培养学生行为规范

山东省燕新中学一日常规漫画节选.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历下教育的百花园里,山东省济南燕新中学这朵如米小的苔花,竭力绽放属于自己的活力与精彩。在燕新中学,超过75%的孩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面对学生实际,学校教师将传统儿童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结合,确立了以日常的学生走好路、站好队、行好礼、做好操、扫好地为抓手,培养学生守规矩会做人,进而上好课,并把这六个好形成标准及规范要求,持之以恒地抓出学生的“六好习惯”。

学校老师首先确立了“六好习惯”示范学生的标准,对学生的礼仪仪表、言行举止、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确定不同的主题,通过征文、故事演讲、竞赛活动等形式,将良好的行为习惯植入学生思想深处。

山东省燕新中学一日常规漫画封皮。

如何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培养日常行为规范?燕新中学的老师们在调研中发现,学生对生动形象的漫画非常喜欢。基于此,学校*教处以校艺术节为契机,广泛发动学生,全员参与创作漫画,《燕新中学学生一日常规》漫画版由此而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也让《一日常规》入心入脑,逐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良好行为。

“学校把六好习惯形成常规教育的序列化,新生入学之初即开展常规强化训练,每年给新生印发常规手册,并开展每周一个好习惯的评比活动。”校长马征表示,良好的行为习惯似源头活水,目前学校“六好习惯”德育课程已成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效抓手和助推器。

济南市趵突泉小学:

“泉蒙”课程带学生读懂泉城

学生编排表演话剧“泉生济南”。

趵突泉小学毗邻“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学校也因此而得名。年,学校开启了特色课程---“泉蒙”课程的探究,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以探究为核心,以研学为途径,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探访、寻泉的过程中了解家乡文化。

寻访名泉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找—测—品—绘—录”的方式全面感知名泉,绘出了四大泉群泉水分布图;在行走中学习知识,学生聆听泉水博士讲泉水成因,走进山东省地质博物馆,认识各类岩石,解读泉水密码,绘制了济南泉水成因图。

学生绘制泉水美食路线图。

北园的萝卜、大明湖的白莲藕、蒲菜以及泉水豆腐......潺潺的泉水孕育了这些泉城人津津乐道的“泉味”。孩子们走进泉城老街巷,寻访老济南的味道,感受泉水滋润的泉水人家。孩子们取泉水、做美食、品美食,体验泉水美食,创意泉水美食。

“泉蒙”课程的探究,带给孩子们艺术创作的灵感。课程学习中,皮影社团的孩子们编排了《趵突泉传说》,剪纸社团的孩子们剪出一个个济南名士,话剧社团演绎了《泉水人家》,更多的孩子用诗歌、舞蹈、歌曲、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对泉水、泉城的热爱。

校长李秀莲表示,在“泉蒙”课程探究中,学生对家乡泉城有了更高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也为每名学生的自由生长提供了资源和舞台。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南市历下区以课程建设推动教育发展,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