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图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青未了老省图书馆记忆
TUhjnbcbe - 2023/6/4 22:11:00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70226/5232270.html

文/曙光

周四上午,秋风不冷不燥,细雨不疾不徐。从东门走进大明湖新景区,游赏着醉人明湖秋色,去老山东省图书馆,寻一段青涩往事。

斜风细雨,携着湖水的湿润,绿植的清新,轻柔地扑在脸上。闲庭信步曾堤,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印刻着千百年沧桑的痕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白露节气,湖中蒲苇、莲荷绿意尚浓,几朵迟开的粉色荷花,依旧依恋在宽大的荷叶间。树上虽有少许叶片飘然坠落,几株紫色的紫薇花依然绽放着。曾堤亦称百花堤,是大明湖南岸通向北水门的长堤,由四座景观桥,百花桥、凝雪桥、竹韵桥、南豊桥连接组成。曾堤最早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时任济南太守曾巩修建,人们常把曾堤与杭州的苏堤相提并论。

驻足南豊桥上,叉手在腰,近看,烟波浩渺,荷柳拂波;远眺,一半薄雾,一半山水。开阔的视野中,明湖秋色尽在一览之中。细雨如针,游人稀廖,湖边少了喧哗。沿着湖畔缓步西行,岸边柳丝飘逸,松枝苍郁,修竹青翠,蔓状植物丛生,拱桥石径通幽。湖中波光潋滟,小渚点缀,几只水鸟贴着水面一掠而过。湖风拂面,湖光水色,怡心悦目,忆起在老省图书馆海量阅读时的情景,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

中国有句俗语:“贵人出门雨水多”,我非贵人,不祈求“风来运来,雨到财到”,淅淅沥沥的雨中,徜徉明湖秋韵,脚步哪舍得停歇。走过秋柳人家、司家码头、大明湖南门,来到了遐园。这座园林式建筑,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创建于清宣统元年(),原为山东省图书馆一部分,年分开划归大明湖公园,成为园中之园。园内花木扶疏,奇石嶙峋,游廊迂回,亭台小桥巧置,泉水溪流淙淙,读书堂、明漪舫、浩然亭等建筑,造型巧妙,古香古色。风韵别致的庭院,风光旖旎的明湖,巧妙地融合一起,古典与现代不期而遇,成为读书、游赏、休闲的好去处,许多人慕名沓至。历经百年无言沧桑,经历屡次战争劫难,不朽遐园,记载着济南的兴衰往事,承载着无数人太多的难忘。

谛听着岁月的回声,许多记忆与心事在心底里流淌。这是一个闪烁着文化光泽的地方,也是我记忆中永远温暖的场所。凭吊历史,沉吟半晌,仿若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阅读了无数过去的故事。畅想着昨天的往事,围遐园转了一圈,园里园外,以百岁计算年轮的旱柳、树干一抱多粗的梧桐,古风悠长的陶然亭,青砖黛瓦的读书堂,游廊里楷行草隶篆,各种书法尽情泼墨的碑刻,都在述说着遐园历史的久远。往事浮现,感慨一番,随后,穿过翼角高翘,红柱灰瓦的园门,走进了老省图书馆。

四十多载光阴悄然溜走,时易境异,当年老省图书馆宽敞明亮的阅览楼,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唯有那些美好的回忆,还停留在缥缈幻象里。值得欣慰的是,历经百余年时势变迁,奎虚书藏、尼山书院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并修葺一新,作为山东省图书馆的国学分馆,每天接纳众多求知若渴的人。我想,省图书馆与大明湖之间,一定有着一种前世今生难解的缘分吧?

老省图书馆与大明湖公园比邻而居,老城区繁华仅在一路之遥。奎虚书藏、尼山书院,基础条石垒砌,主体红砖到顶,历经百年风吹日晒,依然傲立大明湖畔,既是济南荣辱兴衰的见证者,讲述者,也留住了泉城的风骨与韵味。楼旁树木,树冠如盖,高大、挺拔、蓬勃,一棵挨着一棵,像家园的守护者。百余年来,不知有多少权贵平民从楼前走过?文物照见历史,奎虚书藏不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优秀建筑,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山东战区受降旧址”,成为扬我中华武威,见证正义到来,共沐历史荣耀的场所。站在历史长廊里,我仿若看到了这里曾发生的一幕幕人间悲喜剧。尼山书院是“博艺堂”旧址,清宣统二年(),山东省图书馆于此建“博艺堂”。日寇侵占济南时,此楼被毁。年,在其旧址创建“尼山书院”。举起手机,把老省图书馆现在的模样,过去的印象留在影像中。老建筑在,记忆便在。讲述我曾在此痴迷于读书的老省图书馆,我觉得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百年沧桑变迁。

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年,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环境清幽而著称。济南人不会忘记,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时,这座馆园结合式图书馆遭炮击,建筑、藏书损毁严重。更让人不忍回眸的是,血与火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远没有结束。年12月,日*侵入济南,齐鲁首邑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每一副画面都锥心刺骨。枪林弹雨下,省图书馆遭受灾难性破坏,许多珍贵文献文物被焚毁。

这是刻在济南人心口上的一道伤疤,数十载光阴随泉水流走,那刻骨铭心的屈辱,济南人一刻都不会忘记!一个暖人的故事是,在济南城岌岌可危之时,王献唐等爱国人士处变不惊,历尽千回百转,将省图书馆的部分珍贵文献文物,转运至曲阜和四川乐山,使其免遭劫难。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劫难会酿出奋斗的力量。新中国建立后,历史名城济南风采重现,省图书馆经修复整顿重新开放,烽火连天时被运往外地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献,完好如初重回旧地。谁能想到,“文革”时期,在*治洪流裹挟下,省图书馆陷入混乱中,业务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坎坷会踏成前进的路阶。“文革”风潮过后,省图书馆很快恢复了秩序,工作步入正轨,设施日臻完善,声誉日隆。

蹒跚于人生道途,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独一无二的,内心追求迥然不同。渐渐淡忘的记忆中,青春璀璨的时光里,我在“山师”读“夜大”,意气风发,不畏未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深知自己不是有文化积淀的人,生怕前路迷茫,省图书馆便成为我最乐意去的地方。在那个到处充斥着浮躁与焦虑情绪的社会,能安静地坐下来,于书香悠悠中读书,多少沾染点文人墨客的才情,犹显珍贵。那年月,不是信息碎片化和阅读选择化时代,“省图”的阅览室里时常座无虚席。这时我便捧着借来的书刊,从侧门走入遐园,找一块属于自己的芳草地,吹着湿润凉爽的湖风,在指尖与纸张摩挲中,静享读书时光。此时此刻,书籍的诱惑力远远超过了美景,空气里都是青春的气息与书香的味道。书翻看到手软,眼皮发粘时,或园内观荷赏柳,看游鱼戏水,提神醒脑,或踩着斑驳青石板徜徉湖畔,观湖听涛沐风,松弛绷紧的神经,一时间竟将所有的疲惫都忘却了。

或许受孔孟圣人影响太深的缘故,齐鲁大地文脉绵绵不绝,书香世代相传。以书为媒介,我与老省图书馆结缘。那段流金岁月里,我惜时如金,努力吸取消化知识,恨不得把借来的书一口气读完。知识是敲门砖,轻悠悠的书籍墨香,弥漫图书馆里,给读者带来知识、梦想与憧憬。疲惫不堪的工作,不断挤压着我的生活空隙,爱上读书,青春注定不会寂寞。工作之外,我在老省图书馆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找到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时光悄然又匆忙,来不及攥住就流失了。人生的*金时期在青年,惟有追求方不辜负。回溯储存在脑海里的琐碎记忆,我觉得年轻时的故事并不曾走远。别说,那几年我真的内心很饱满,活得很充实舒心。

省图书馆是济南的文化地标之一,也是许多志存高远者的精神驿站。随着城市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升,老省图书馆已不能满足众多求知者的需求。年10月,位于二环东路的山东省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气势恢宏,馆舍面积、馆藏实力、接纳能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等都大幅提升。“藕花深处旧时影,柳岸池边画里人。”从青春灿烂到青丝染霜,我紧紧握住手心的幸运,知识储备量日渐丰满。往事一幕幕闪过,回味就像潮水涌上心头。

雨,骤然停歇了,云海翻滚着,秋阳在云层间忽隐忽现穿梭。秋的脚步款款,却留不住时光。走出老省图书馆,流连于大明湖畔,湖水波光粼粼,倒影如梦似幻,湖心的历下亭,远处的超然楼,相互辉映。生长在人民有坚定自信面对现在和未来的时代,站在民族复兴的重要节点,回忆酷爱读书时的点点滴滴,老省图书馆始终镌刻在我生命的年轮里。

年9月22日

段曙光,笔名曙光,济南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于“齐鲁晚报”“济南时报”“老朋友”杂志“*海散文”等。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

壹点号曙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未了老省图书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