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闻玉梅热爱实验室的工作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十年前,抗击非典时,已过退休年龄的闻玉梅和其他研究人员一道,“零距离”接触SARS病*,仅19天工夫,“灭活SARS病*免疫预防滴鼻剂”研究获初步成功;年,新冠肺炎病*肆虐之初,她带领实验室团队身先士卒,分离出上海首株新冠病**株;去年,上海放开对76岁及以上老人新冠疫苗注射的第二天,87岁高龄的闻玉梅教授,干脆利落地卷起袖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治疗性乙肝疫苗开拓者闻玉梅
用科学利器面对疫情挑战
马不停蹄的日程见证她的科研活力
面对反复且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检测策略,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抗原自测谁能测,怎么测?面对崭新的问题,公众好奇又困惑,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闻玉梅院士的电话。电话那端的回复迅速及时,坚定有力:“现在无症状感染者比较多,抗原自测也是一种检测方法,能更好地应对疫情的新发展。而且,我建议实名制购买抗原检测产品,希望购买者反馈一个检测报告。假如不反馈,我们也可以追踪。”
如此思路敏捷、睿智直言的科学家,已经88岁了。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中国治疗性乙肝疫苗开拓者。日前,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应天雷与吴医院孙蕾课题组合作,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抗新冠病*的广谱双特异性全人源纳米抗体,能够高效中和包括奥密克戎在内的各种流行变异株。闻玉梅是整个研究重要的思想引路人,她提笔点评,透辟地指出研究的核心关键,并透露该抗体正在推进临床转化,已经进入中试生产阶段,有望被开发成为广谱特效治疗药物。
图说:闻玉梅指导学生做实验来源/采访对象提供(除署名外,下同)
科学时光,马不停蹄,正是闻玉梅院士保持至今的生活日常。如果不是因为近期校园封闭,她本周的几项日常,都会是每天上午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完成。办公室的“对门”,就是教育部卫健委医学分子病*学重点实验室,进进出出的硕士生、博士生,她几乎个个叫得出名字。随时叫住几位年轻人,询问研究课题的最新进展,实验做得怎么样,或是问问近来生活怎样,心情好不好……学生有难处,老人家会默默记在心里,一有机会,就八方“求解”。
于是,这位耄耋老人的案头,总有一份生机勃勃的日程表:参加强基拔尖学生学术培养交流会,鼓励年轻人“坐在第一排,要敢站起来提问”;在“一健康基金”年度颁奖仪式上,呼吁“不要把医学精神局限在某一个方面,而是要推广一体化健康的理念”,每天来位于东安路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星楼四楼“报到”,回复邮件、处理信件,回答来自社会各界的科学问题。这份扎扎实实的日程表,就算是放在一位精英范十足的年轻人案头,也毫无违和感。然而,表格之外的闻院士,才是真正超乎想象的朝气蓬勃。
成长路
用20多年走过科学“引桥”
“我是一位步行者。”作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之一,闻玉梅传记《步行者:闻玉梅传》日前出版。书名中的“步行者”是闻玉梅提出的,她说自己一辈子只想做个“步行者”。一个步行者,闻玉梅走过的科学之路,不疾不徐,一步一个脚印。
走进她的办公室,茶几上堆放着几摞书,书上静静压着一只放大镜;沙发后的墙壁上,暖银画框里是一片茫茫雪域,墨绿色梅枝遒劲舒展,点点红梅傲然绽放。“这幅油画是当选院士时,堂兄画家闻立鹏所画所赠,我很喜欢!”闻立鹏是闻一多先生的小儿子。闻玉梅的亲人里,有不少“传奇”。父亲闻亦传,是革命家闻一多先生的堂兄,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回国任教于协和医学院解剖系;母亲桂质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学堂赴美攻读,并以优秀的成绩取得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
图说:读书时和母亲的合影
由于父亲去世早,幼年的闻玉梅和姐姐、母亲还有外婆,相依为命,家庭生活艰辛。为了使两姐妹得到良好的教育,母亲到处兼职、兼课,奔波在几所学校和诊所之间。“就算是在最艰难的岁月,母亲还是出版了英文专著《我们的孩子及其问题》。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本有关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书籍,她所提出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对人们仍有指导借鉴意义。”
“她是第一个让我崇拜的人。”母亲的优良品质和悉心培养,渲染了闻玉梅一生的底色。中学阶段的闻玉梅开始展露学习天赋,不畏艰难的品质,以及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那时她最爱读《居里夫人》和《白求恩大夫的故事》,居里夫人用“钋”命名新发现的元素以纪念其祖国波兰,让她无比感动,“被点燃了以居里夫人、白求恩大夫为终身偶像的思想‘火把’。”
图说:中学毕业照(前排右三)
报考大学时,闻玉梅毫不犹豫填写了上海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她面临着选择:去做临床医生,还是报考研究生,从事基础医学的研究?实习中,一名患有心脏病的孕妇因心力衰竭去世,母子都没能保住。眼睁睁看着病人死去,却无能为力,闻玉梅回家后哭了好几天。母亲很担心:“这样感情用事,缺乏冷静与理性,怎么能做个好医生呢?”母亲的提醒,让她陷入深思,最终决定去做科学研究,探寻新的方法救治病人。“我所有的研究都是要直接用到病人身上,而非为了发表几篇文章。”如今,闻玉梅发表的科学论文已有数百篇,而最让她感到自豪的是,不仅与国际同步,第一次正式提出“治疗性疫苗”概念,更带领团队研发出治疗性乙肝疫苗。
不过,从踏上医学研究的起点,到走入开花结果的乙肝病*领域,是一条漫长的科学“引桥”,她徒步了20多年。做过小助教带学生做实验,参与过消灭血吸虫病的防治,加入过教改队远赴贵州送医药,翻译过国内外免疫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