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任襟亚
前言:
话说老残和京官德惠生结伴带着家眷回扬州,路过泰安,准备顺便游览泰山。他们在山脚下的尼姑庙“斗姥宫”打尖休息,在这里遇到了漂亮能干又明慧通达的年轻尼姑——逸云。老爷德惠生还没有什么反应,倒是他的老婆——德夫人先看上了兼具“风雅”和“泼辣”的俏尼姑逸云,还动了要替丈夫收她做小老婆的心思……
从传统意义上,作为正牌夫人,德夫人对丈夫娶小老婆不应该“如临大敌”才对吗?这个逸云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德夫人有了这么“反常规”、“悖人性”的念头?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这是咋回事!
《老残游记》
悟道的尼姑逸云是《老残游记》续编里的一个人物,我们就先来说说刘鹗《老残游记》这本小说。
这本书成书其实有点仓促,它是刘鹗边创作边发表的。
年,先在小说期刊《绣像小说》上,而后又在《天津日日新闻》上连载,总共只有二十回。后来,他又续编了九回和几页残稿。所有这些全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万字。严格说,它并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
刘鹗是年去世的,离《老残游记》首次动笔也不过6年的时间,这部小说蕴含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一.出色的风景描写
说来惭愧,起初耐下心来读刘鹗的《老残游记》,不过因为我是个济南人。
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杨柳,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怪不得鲁迅先生夸奖这本书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刘鹗写景的功夫着实让人惊艳。咱们来欣赏一段: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
满眼熟悉的“历山”、“千佛山”、“舜井”、“大明湖”、“趵突泉”、“金线泉”、“黑虎泉”、“洛口”、“大清河”……
那滋味,只要是个济南人都懂滴!
当然,老残游记的背景地不仅仅局限在济南,还有山东的其他地方比如曹州府(今菏泽)、东昌府(今聊城)所辖区域,以及齐河(今德州下县)、东平(今泰安下县)、泰安(主要是山东地区,最后边还写到过江苏淮安)。
从某个角度上说,《老残游记》是一幅描绘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简笔"风情画!
之所以强调“简笔”,是因为就本小说的“侧重点”来说,它在这一方面的表达其实只是行文之间顺带手的附属产物。而刘鹗《老残游记》的真实创作目的,当然是借老残的眼睛和经历,来抒发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人生哲学思想。
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学生时代我们就知道,它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并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这四大谴责小说都对晚清畸形的官僚制度进行了鞭挞。
小说批判的不仅仅限于官场,还包括社会、人生、人性种种……
《老残游记》中对于官场的流弊,尤其是对于清官过分强调“政绩”,反倒成了酷吏这一现象的独到见解,如同刺耳的忠告,对我们今天依然有巨大的启发和警示作用。
三.文学界的高度评价
刘鹗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也是个杂家,他本人在文学、思想、哲学、医学、水利、音乐、文物等各个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红学家周汝昌曾高度赞扬刘鹗:前有曹雪芹,后有刘铁云(铁云是刘鹗的字,他关于“殷墟”甲骨文著录的著作就叫《铁云藏龟》)。
他的亲家王国维,深谙英国小说。评价他的小说:不意中国亦有此人!可与英国最高小说平行。
梁启超不惜重金购买过这本小说的全稿。
而严复说:中国近一百年内无此小说。
这部小说的魅力,可见一斑了。
从个人阅读感受上,我不得不单独提一下这本小说中第十回关于音乐的精彩描写。篇幅所限这里不去引述了。这么说吧,读它的时候,我满脑子想到的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用”出神入化“这个词来形容毫不为过!
当然,这部小说在传统中华文化精华提炼方面、艺术和哲学审美方面、女性思考和审美方面等方面的高度也令人咂舌不已。
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正属于它“女性思考和审美”这方面的范畴。
尼姑逸云
斗姥宫的尼姑逸云,身上有一种女性自我觉醒的力量,这个人物很值得琢磨一番。
斗姥宫
小说中的斗姥宫是座泰山脚下的尼姑庙,从明朝时候就有了。为了生计,它是座很“变通”的尼姑庙。除了修行,还“接客”。(注:泰山古御道的中轴线上有座斗母宫,集佛道文化于一体。大约在明朝后期到清朝这段时期,斗母宫是尼姑庵。它应该就是小说中斗姥宫的原型。“姥”此处音[mǔ],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姥”读音一样。)
斗姥宫所谓的“接客”,按性质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就像饭店、客栈一样提供饮食、住宿服务,主要由老尼姑和不愿意从事特殊服务的那部分尼姑提供;另一部分和晚清“长三堂子”(档次没有那么高)妓院差不多,提供的服务也大差不差,主要由年轻的愿意从事这方面“服务”的尼姑提供。
老残一行被轿夫们带到斗姥宫前(不知道会不会吃回扣),说:“此地是斗姥宫,里面全是姑子,太太们在这里吃饭很便当的。但凡上等客官,上山都在这里吃饭。”并且强调“老爷太太”们才有资格在这里吃饭,他们是不可以的,他们只能在前面饭篷子里蹲着吃点大饼咸菜。
等到众人被年长的尼姑让进“头牌”“靓云”的“闺房”,不明就里的德夫人发出了“这么好的地方给姑子住,实在可惜”的感叹。而见过世面的老残,早就听说“靓云”的大名,准确地预言:接下来小姑子就要出场了。
正赶上靓云为了躲避当地县太爷家的恶少,躲到乡下去了,于是逸云顺势登场。
斗姥宫的尼姑
此时的逸云大约二十岁,“一脸秀气,眼睛也还有神”,因为善于交谈,很快就和德夫人“打成一片”。
借助逸云的口,斗姥宫尼姑们的私生活徐徐为我们展开……
佇看我们这样打扮,并不像那倚门卖笑的娼妓,当初原为接待上山烧香的上客,或是官,或是绅,大概全是读书的人居多,我们从小全得读书,读到半通就念经典,做功课,有官绅来陪着说说话,不讨人嫌。又因为尼姑的装束颇犯人忌讳……一过三十就全剃了头……但其中十个人里,一定总有一两个守身如玉,始终不移的。
简言之,斗姥宫的尼姑之所以接客,是客观现实生活自然而然造就的,有它特定的社会原因,并非道德堕落故意为之。
逸云悟道
初见已有好感,等到逸云作为导游和大家一起游览完泰山,随着交流的深入,德夫人和老残出身娼妓的小妾环翠(最后拜逸云为师学道)都被逸云的修养作风和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德夫人更是产生了我们在开头提到的那个念头——为把逸云留在身边作伴,愿意替自己的丈夫德惠生纳她为妾。
却说德夫人因爱惜逸云,有收做个偏房的意思,与环翠商量,哪知环翠看见逸云,比宋少爷想靓云还有热上几分……所以欢喜的了不得……
小说中没有正面描写身为男人的德惠生和老残对逸云的感受,不过假设逸云“肯”,估计他们都是不会拒绝的。
然而,彻悟了的俏尼姑逸云——她并不愿意!
在德夫人的试探中,逸云一点点自白了她的觉醒过程:
1.热恋任三爷,交往受阻,开始醒悟。
那时候的逸云还没“逸”,她的名字还叫“华云”。
和很多青春期少女一样,逸云曾经对情欲、物欲有过强烈的渴求。
记得那年有个任三爷,一见就投缘,两三面之后别提多好。那天晚上睡了觉,这可就胡思乱想开了……闭上眼就看见他,睁开眼还是想着他,这就着上了魔……
接下来两个人就卿卿我我、山盟海誓了。
小尼姑华云做好了“下海”的准备。
然后,现实问题迎面而来了。
按规矩,任三爷要包养华云是要出钱维持吃穿用度的,无奈经济上他自己说了不算。按照预算,华云提出要一千银子。
任三爷的老娘也是个高手,不硬顶儿子,也不拦着他们俩好,巴拉巴拉把账一算,说一千银子是不能出,给只能给一百。
结果庙里的师父也是巴拉巴拉一顿算账:一百银子有一百银子的说法,好房间别住了,住柴房旁边的小破屋呆着吧!
华云被逼入绝境,同时也被逼上了反省、反思之路。
我们师叔嫁了李四爷,是个做官的,做过哪里的道台……被太太凌辱不过,喝生鸦片死了……再把那有姨太太的人盘算盘算:十成里有三成是正太太把姨太太折磨死的;十成里也有两成是姨太太把正太太憋闷死了的;十成里有五成是叽叽咕咕,不是斗气就是淘气……况且就算三奶奶人不厉害,人家结发夫妻过的太太平平、和和气气的日子,要我去扰得人家六畜不安,末后连我也把个小命儿送掉了,图着什么呢?……
当她想开了,就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个白发白须的老人称她“逸云”,称赞她“命光发露,透出智慧”,告诫她“用具足的智慧斩断邪魔”。
自此逸云完成了从“迷时华云”到“悟时逸云”的转变。她的世界从此不同了!
2.宠辱不惊,除欲除尽
德夫人愈加看中逸云非凡的见识,也就更迫切的想达成心愿。进一步试探到:
我且问你:譬如现在有个人,比你的任三爷还要好点,他的正太太又爱你,又器重你,说明了同你姐妹称呼,把家务全交给你一个人管,永远没有那叽叽咕咕的事,你还愿意嫁他不愿意呢?
坦白说,逸云下面的回答有点高深莫测。不仅引经据典来表明看淡男女之事的心迹,还分阶段,分层次,递进分析了女性对“男性”审美的嬗变过程。(此处如果断章取义恐怕有伤其中奥义,感兴趣的读者自行查阅续编第五回“俏逸云除欲除尽,德惠生救人救彻”好了)
面对优越的条件,逸云给出的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既然把男女关系看得如此通透,“嫁人、依靠男人”这条路,她是彻底不会走了。这也就是此回题目中所说的“除欲除尽”。这个“除”是“根除”了!
斗姥宫的俏尼姑逸云,因为卓绝的慧根,明心见性,年纪轻轻就参透了“无人相、无我相”的要义,出离了普通人纠缠不清的烦恼,成为一个得大自在、无欲无求的“空谷幽兰式”的尼姑。
如此香气袭人的灵魂,谁能不愿意亲近呢?
结语
《老残游记》问世到现在,已经有年了。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移俗易,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同样是“掀天揭地”式的不同。
当下女性,大多数都已经摆脱了男权社会里那种完全依赖男人的窘迫局面(还有一些自身不愿意摆脱这个局面的存在),然而,男女情感问题依然是困扰我们的深刻命题。
小三、插足、劈腿、背叛的话题长期占据着舆论的重要版面,爱情、婚姻“怪兽般”令人望而生畏。许多人在爱情和婚姻面前战战兢兢,生怕受到毁灭性的伤害,不敢恋爱更不敢结婚!当然不能排除时代、社会、经济、科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客观影响,但也不能就此否定人们执迷不悟,过于强调自我,盲目夸大轻浮、浅薄的欲望而造成的巨大侵蚀和破坏作用。
每个人修养自身的觉悟,都是对个人、他人、社会的福祉。美好的觉悟为周围人带来的真、善、美的怡悦,丝毫不逊于美丽容貌带来的“爱美之心”的欢愉!
合上书思忖一下,德夫人欣赏的那个开悟的逸云(受时代的局限,她表示亲近的方式就成了“为自己的丈夫纳妾”,和她成为姐妹),谁又不喜欢呢?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古人还是今人,只要你是人!
当下,要斩断人性中邪魔一面的人恐怕不在少数。逸云的具慧开悟,就像一面镜子,颇值得有些人揽镜自照!
谢谢阅读,我是爱读书爱诗词的任襟亚。对于《老残游记》续编里的尼姑逸云的开悟,你又怎么看呢?
——end——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