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挂号 http://pf.39.net/bdfyy/zjft/210830/9379258.html老济南老故事
摄影:王啸
据记载,老济南有着“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现在的济南,虽然放眼望去已然是一片高楼大厦,而那些老巷子,依然根深蒂固的活在老济南人的记忆里。
翔凤巷
翔凤巷位于济南老城区,是济南最窄的小巷,宽度仅为80厘米。相传附近一系列胡同,都是在明末清初时逐渐形成的,其中就包括翔凤巷。
那时巷子东段两侧盖房,因墙壁隔得太近怕走不开人,所以两户人家提出各自“让一让”,形成了现在的宽度,人们便把小巷称为“让让巷”,这也体现了邻里和谐的传统美德。由于小巷形同两栋房子的墙缝,改称“墙缝巷”,后取其谐音称“翔凤巷”,寓意为让凤凰飞到这里图个吉祥。直到今天街中一间房的墙上,仍嵌着清咸丰元年“翔凤巷”的刻石。
辘轳把子街
辘轳把子街是济南的一条古老的小巷子,从巷子口进去一段,右拐一段,再左拐一段,形状很像早些年代汲水井口的辘轳把子,因此得名。
辘轳把子街总长约50米,两三米宽的样子,街上除了几家小的特色餐馆,都是民房住家,尽管名字不那么时尚,但这条老街的朴实风貌正是属于老济南的味道。
起凤桥街
摄影:李锋
起凤桥街东起西更道街西到芙蓉街的东西小街,全长不足百米,却有着一桥两泉。秋季泉水的盛水期,河里长着茂盛的绿色水草,清澈见底的水沿着水道穿堂过户潺潺地流着,“水在桥下流,人在桥上行”,颇具“江南水乡味”。
贡院墙跟街
山东省人民*府大院东部及北部,直至大明湖公园内的“遐园”,是明、清时代的科举考场,称贡院,此街因在其东墙外而的名。明代称贡院巷,清代称云路街,后来改称贡院墙根街。
贡院墙根街是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北起大明湖路,南止省府东街,东通西奎文街和茶巷。长米,宽5~8米。贡院墙根街状元墙上的山东历代状元榜,无数明清学子曾从此墙下走过,鲤鱼跳龙门。
西更道街
摄影:董点摄影
“东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庙”是老济南耳熟能详的一句歌谣,说的是老济南的四条街道。其中,西更道街是济南名泉王府池子旁边的一条小巷,北起曲水亭街,南止芙蓉巷,石板路,总长多米,为古时打更时所走之街,故得名。
西更道街街面干干净净,两边的房舍白墙黑瓦,路面的条石很整齐,古色古香,很有韵味。
西辕门街
从西更道街北走不远就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西辕门街。此街长不足30米,住户只有3家,算得上泉城最短、住户最少的街了。辕门是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在险阻之处,临时用车子交叉搭成一个半圆形的门,称为辕门。后专指将帅的营门或督抚等官署的外门。
珍珠泉畔历代都是官衙府邸。北宋时的曾巩其府邸即在此附近,靠近百花洲一带。金末元初为山东行省兼兵马都元帅张荣府邸,后来明德王朱见漭在此建德王府,清代的巡抚公署也在此处。
东花墙子街
此街原是府学的院墙,该墙是砖砌的图案花样,俗称花墙子,此街印在东花墙子之外而得名。过去,每当祭孔时,府文庙里香烟缭绕,钟鼓齐鸣,社会各界人士齐来参拜。
曾经与府文庙为邻的东花墙子街做各种买卖的鳞次栉比,吆喝声此起彼伏,来游玩的人们南去可以逛芙蓉街,北去可以顺曲水亭街到大明湖游玩,所以,东花墙子街是车水马龙,人如潮涌,热门非常。如今,时过境迁,而今,东花墙子街白墙青瓦,依然古色古香。
后宰门街
摄影:王琴
老济南人都知道,当年后宰门街的名声不亚于今天的泉城路、芙蓉街。后宰门街东临旧历城县衙,西至曲水亭街,与文庙、芙蓉街相连,南接珍珠泉德王府,北通百花洲、大明湖,因而明清以来主要作为商业街,店铺林立,拥有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其中最为有名的非九华楼饭庄、同元楼饭庄、远兴斋酱园和庆育药店四大名店莫属。
摄影:王琴
后宰门街上曾建有八旗会馆多间,近年来,一些特色酒吧和餐馆,成为年轻人的一个时尚聚集地。
马市街
马市街在原济南府学(即孔子庙)大门南侧。辛亥革命前,为尊崇孔子,经过府学门前,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游人或来府学祭孔,都会将马拴在此街,故名马市街。
马市街西侧是泮池,“泮池”又称“泮宫”,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
金菊巷
摄影:王琴
金菊巷在芙蓉街以北,是一条东西向的小巷;东接西更道街,西连芙蓉街。燕喜堂饭庄、咸宜钱庄、英华斋装裱店等老字号都诞生在这里。
这条街上的五号大门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被当地人称作“冀家大院”。据说,这是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的宅府。大门两侧的石刻和木雕十分精美,整座门洞的豪华气派,足以显示当年主人不凡的身份。
秋柳园街
秋柳园街位于历下区大明湖办事处辖区内,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清顺治十四年时,王士祯游历济南,邀济南众名士,集会大明湖天心水面亭,赋“秋柳”诗四首。当时在场的文人徐东痴遂以《和阮亭秋柳诗》四首,风靡一时。历下文人在这里设立“秋柳诗社”建馆舍多间,取名“秋柳园”。文人聚此观柳赏荷,既兴赋诗,清末人们将秋柳园南形成的小巷命名为秋柳园街。
来源:历下区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