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的号怎么挂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00805/8096390.html都说老人带娃是痛并快乐着,能有多「痛」呢?
杭州有位爷爷在老家带孙子,竟然患上了焦虑症。
杭州一夫妻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假期里没时间照顾孩子。于是就把孩子送到爷爷家。谁知带了一段时间后,爷爷竟然因此患上了焦虑症!
原来因为孩子因为平时生活在城市,回到农村后,对爷爷养的鸡很好奇。再加上小孩子天性好动,于是天天追着鸡跑,因为没有得到好的休息,部分鸡开始不下蛋。
这位爷爷呢,和老伴一贯节省,还指望着靠养鸡下蛋挣点小钱。这下可好,十几只鸡被孙子“玩”得下不了蛋!
但对孙子又打不得、骂不得,只得满腔怒火憋在心里。再加上老人原本有自己的生活节奏,饮食、作息都很规律,结果孙子来了之后,全部被打乱。
于是每天鸡一叫,老人就开始焦虑、心慌。甚至头疼、吃不下饭······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焦虑症。
很多网友看后,对爷爷表示心疼的同时,也忍不住被熊孩子气笑:
表面看看好笑,细想起来这其中的苦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懂!
01隔代教育矛盾凸显,原因有三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问题研究——基于6城市的调查》()调查问卷显示:
在中国,79.7%的家庭存在祖辈参与儿童家庭教养的现象,小学阶段仍达60.1%。从参与程度来看,6至7成的家庭采取了父辈和祖辈联合教养的模式。
有一句话说十年看婆十年是媳,意思就是结婚的头十年是媳妇最难的时候,如果婆婆伸把手,那么以后婆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得到媳妇的照顾。
然而,两个不同的家庭相结合,必然会碰撞出诸多矛盾。
一档亲子观察节目《告诉世界我可以》中,有一位姥姥的“宠孙模式”引起了网友热议。妈妈不让女儿喝可乐,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感,姥姥却偷偷在奶瓶里装可乐给孩子喝,甚至说:
妈妈不在咱就偷着喝饮料。
姥姥觉得:
在零食这件事上,不需要有什么规则,
我们小时候没有这些,现在有干嘛不
让他们吃。
很多采取隔代教养模式的家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长辈过分溺爱孙辈,总觉得满足孩子的要求就是爱。
只要孩子哭闹,就依着他们,要什么给什么,导致小孩学会一哭就有糖,不给就发脾气。
“隔代抚养”带来的家庭矛盾日渐凸显,原因不外有三:
1、隔代教育溺爱孩子、不科学的喂养、不适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2、进驻城市的老人们,特有的漂泊异乡的孤独感、生活习惯的差异化;
3、隔代教育在抚养孩子的理念上,日常的消费观念上,以及生活卫生饮食等习惯上的差异。
我也曾经问过妈妈,为什么会有隔代亲?
妈妈说:「那是因为是你生的,要不然,再可爱我也不想疼。」
所谓,隔代亲,更多的是对儿女的疼爱。
02点赞硬核奶奶的养孙大法
隔代教育逐步成为当下普遍家庭的抚养模式。许多人一提到“隔代教育”,就想到诸多弊端,其实不然。
在隔代家庭中,当祖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或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KingElde,),也可以对孙辈的认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有实证研究表明,与祖辈同住的孩子,有更好的沟通技巧和更高的学业成绩(PongChen,;CruiseO’Reilly,)。
有个同事,儿子7岁,从小就是姥姥姥爷带大的。虽然在教育观念上有分歧,但是小两口从来不说,因为他们自己都做不到。
孩子姥姥是退休的语文老师,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上心,每天5点起床做早餐,6点开始陪孩子读古诗,然后孩子写作业,她看书。晚上还有专门的作业时间,批改作业时间。
中午和下午,姥姥可以休息,姥爷就带着孙子出去跑步,打球,钓鱼。
总的来说,姥爷身体好,擅长各类体育项目,主要负责采买、日常饭菜和身体锻炼。
姥姥学习好,有耐心,主要负责学习、习惯养成。
这么一看,真的是连我们年轻的父母都自叹不如啊!
《中国诗词大会·中秋诗会》中,6岁的王恒屹和奶奶夺得了总冠*。巅峰对决里,这对祖孙搭档在秒内答出了十五联诗词,展现出惊人的诗词功底。
许多人不禁好奇,什么样的高知家庭能培养出这样的“神童”?
其实小恒屹也是隔代教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父母由于工作原因长居上海,孩子一岁半就跟着爷爷奶奶在青岛生活。
奶奶退休后在家专心带孙子,经常在家播放名家朗诵,小恒屹逐渐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上朗诵,并展现出了超高的记忆天赋。
平时在家,爷爷奶奶会陪着孩子一起读古诗词、教他不认识的字、用点读机学英语学拼音、讲典故等。奶奶说,家里的电视只有周六日才开一会儿。
在这样的熏陶培养下,小恒屹今年六岁能背八百多首古诗词,上央视节目诗词接龙对答如流,圈粉*、*等一票主持人,被赞“行走的中华小诗词库”。
对此,网友表示:35岁了,我还是妈妈的孩子,还是要向妈妈学习,还是在妈妈的庇护和羽翼下前行,这感觉,挺好。
03面对隔代教育,我们可以这样做
当然,并非所有家庭都有幸拥有一位“业务”素质高的奶奶。
更多家庭时常因为与长辈之间存在的教养观念分歧、生活习惯差异而争夺教育话语权,因此摩擦不断。
而大多数的祖父母随着年龄增加,面对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也是有心无力。
遇到教育理念高度不一致,还离不开长辈搭把手帮带娃的情况,再也忍气吞声不了时,到底该怎么办呢?
对父母而言
首先,父母最好能陪着孩子和老人相处一段时间,让孩子和老人更好的磨合。
假期里,不应该完全将孩子交给老人带,平时也需要多倾听和沟通,适当和老人分担家务。
当我们在情感上体谅他们的辛苦,现实中保证他们的休息时间,很多矛盾都能缓和一些。
其次,父母带孩子,我们不要太苛刻,更不要用命令的口吻,或者嫌弃的语气,而是温和地沟通!
如果平时对老人多一些体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