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图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案结膜炎,眼睛干涩 [复制链接]

1#

我个人很少发完整的医案。

主要是个人水平有限,不敢发,免得挨批挨骂。

这次就厚着脸皮发一次。

主要来说明,我的个人介绍中,“临床崇尚经方,又不局限于经方,主张经方思维主导下的方药的灵活运用”,这句话什么意思?

一诊.8.25患者,李x,女,38岁。眼睛干涩一年余,加重一星期,西医诊断,慢性结膜炎。前医以杞菊地*丸加减治疗,眼睛干涩没有明显好转,反增明显头晕。现症:头晕,怕冷,有时胸闷,无口干口苦,平时大便易不成形,腰酸易疲劳。舌淡苔白腻。脉弦略紧。诊断:太阴病处方:桂枝15g生白术30g茯苓30g炙甘草10g。4剂。(按:一看眼睛干涩,就是肝肾阴虚?水饮内阻,津液不能运化到眼部,也会引起眼睛干涩。予补肝肾阴的药物,水饮加重,就会引起头晕。分阶段治疗。先解决患者当前最明显的症状头晕再说。)

二诊.8.29患者自述,服上药后,头晕明显减轻,胸闷减轻。但眼睛干涩仍有。怕冷。腰酸。大便仍易不成形。舌淡,苔略白腻。脉略弦紧涩。诊断:太阴少阴病处方:*参15g白术20g茯苓20g炙甘草10g菟丝子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5剂。药后,患者反馈,眼睛干涩好转很多。后因忙于其他事情,未继续治疗。(按:一看眼睛干涩,就是肝肾阴虚?阳气不足,精血不能荣养眼部,也可以引起眼睛干涩。)

开的方子是经方么?

第1个是,第2个不是。

有效果么?

有。

医生开方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

既然有效果,又何必纠结于什么经方时方自拟方呀?

但是真的与经方没有关系么?

经方的阴阳思维,寒热思维都在里面。

所以我把这种开方的方式叫做经方思维主导下的方药的灵活运用。

写到这里,似乎可以收尾了。

但是似乎,还要再写点东西。

从完美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医案就没有问题了么?

尤其是第1个医案。

病人吃了补肝肾阴的药物之后,水饮加重。

桂枝是个甘味的药物,虽然可以温阳,但是甘味的东西可以加重内湿。

把桂枝换成附子干姜,是不是更合适一点?见效是不是可能再快一点?

这一点也是需要思考的。

。。。。

End

长按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