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林先给二爸打了电话,告诉他拿下了养猪场的事情,邀请二爸礼拜天回来指导指导,二爸电话里十分高兴,说要带着二妈和海林一起回来。高加林到公社集市上买来猪头肉和酒食,放到家里后先叫上父母,又去找德顺爷,结果扑了空,到养猪场发现德顺爷正在打桩搭棚子。
“叔,您这年纪让我们干就行。”高加林母亲感动的说道。
“这些活儿,老汉我还能干动,以后我那破窑也不住了,先搭个棚,天热我们就睡棚里,等入了秋,在一边挖个窑,咱们忙活大半年,兴许年底你们的日子就翻身了。”
高加林禁不住心里的兴奋,德顺爷这么大的年纪,干劲热火朝天,比小伙子差不到哪里。大家一起上阵,高加林和德顺爷搭棚子,高玉德两口去割猪草。
棚子是四根木桩栽到土里,悬空有一尺高的地方搭上床板,再吊上蚊帐,上面再压好毛毡雨布,只要风不大雨不大,平常住一两个人都不成问题。
以前是集体的产业,夜里都是民兵轮班守夜,背着“半自动”步—枪,有一次一个傻子从这里过,以为是偷猪的,民兵直接放枪,打中了傻子的屁股,这事儿大人小孩儿都知道,谁都怕枪子,所以没有人敢使坏。如今承包到个人,凡事说不准,有些人害红眼病搞破坏,不得不防,德顺爷人老经验多,很多事都想到高加林的前头。
“德顺爷,礼拜天我二爸也回来指导指导咱的养猪场。”
“有你二爸这行家,咱们就轻松多了。”德顺爷汗珠顺着脸往下流,高加林心疼的给他擦汗。
“加林娃,事业上开始好了,媳妇也要找下,回来这么久有没有看上的女子?”
高加林认为自己和马玉芳的事情马上也要公开了,也没有必要再瞒德顺爷,竹筒倒豆子一般讲给了德顺爷。
德顺爷捋捋胡子叹了一口气,“那女子我见过,好倒是好,中间夹着王振武和马建国,恐怕你娃要费大劲才行,这事儿我说不准。你说给你大你娘了没有?”
高加林摇摇头。高玉德两口用架子车拉回满满一车绿油油的猪草,他们是在大马河边割的,分别把猪草放到槽里,小猪欢实的吃了起来。
棚子搭好后,加林娘回去拿了酒食,他们承包养猪场第一顿饭就在劳动现场吃完。
下午高加林决定去马店面粉厂,把好消息告诉马玉芳。他特意穿上白衬衫,把衬衣扎进裤腰里,穿上新买的运动鞋,把早上刮过的胡子又刮了一遍,摸摸下巴溜光,用梳子把头发梳理顺,书包里装上昨晚上自己写下激情澎湃的情书。
到了面粉厂门口,在门口遇到了马晓夏,马晓夏心里一紧,这小子我家躲都躲不及,他跑过来做甚。
“高队长,你这过来是找我爸吗?”
“二哥,你说笑了,哪是什么队长,叫我加林就行,我不是承包了村里的养猪场吗,来买一些麦麸。”
“那挺好,恭喜你加林,今天我妹有事出去了,你先来车间喝口水,我去拿钥匙,以后你就是我们的财神爷,得供着你。”
“二哥,这可不敢当。”
高加林被马晓夏让进车间里的小屋,他去找钥匙了。
其实马晓夏在撒谎,他担心两人见面次数多会让自己妹妹动摇。于是他直接走到后面仓库,看到马玉芳和大嫂正在干活儿,“大嫂,玉芳,你们赶紧回家,妈叫你们有急事。”
看老二火急火燎,两人吓的不轻,急忙骑着车子回去了。
马晓夏锁上仓库门拿上钥匙来车间领着高加林重新进了仓库。
“加林,你这养猪场有多少头猪,都是几个月的。”
“我这边半大的猪有30头,小猪有40头。估计配上猪草,麦麸一个月能用斤。”
“因为刚开始,量你掌握不住,建议你先多备一些,不用来回拉,我们免费送一车是斤,装少了还不够浪费汽油,你先弄斤,咋样?”
面粉厂的销售业务都是马晓夏负责,他把整个县城的东西南北都跑了一个遍,嘴巴很能说道。高加林见马玉芳不在,积极性就打消了一半。为了下次过来能再见到玉芳,便说道:“二哥,也不好意思给你说,我这次来带的钱不够,先弄斤,不用你们送,我自己来拉。”
马晓夏狡黠的一眨巴眼,“这有什么呢,钱都是小事儿,明楼伯和我爸都是老熟人,你又是高家村的领导,又不怕你赖账,上打下就行。”
路遥曾说过:“真正有功力的长篇小说不依赖情节取胜。惊心动魄的情节未必能写成惊心动魄的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理解的基础上。”
路遥致力于在作品中表达农村青年的苦闷与奋斗,从年动笔,到年写成,14余万字写了三年,因为不太满意他几经删改,高加林这个角色,注入了路遥太多的个人情感。他曾说:“细细想想,迄今为止,我一生中度过最美好的日子,是写《人生》初稿的二十多天。”那时候的路遥,面对他写作的人生,也是意气风发。
《人生》所呈现给读者的,就是这样一幅独具风采的当代农村世态长卷,它无需惊心动魄的情节来震撼人心,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去拯救世界,而是以生活中最质朴的美来给予我们最深刻的思考和最原始的感动。
当现实的残酷与时代的脉搏交织,当小人物的命运与大时代的力量去抗衡,那种动人是最真切的,或许正如路遥在《人生》中告诉我们的那样: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这本书于年入选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可能我们看完了
《人生》,
同样像马云当初看完时那般备受鼓舞、心潮澎湃,但是最终无法成为像他一样掌控命运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像
《人生》
中的高加林,化苦难为动力,在人生每一个艰难的时刻,有向前走一步的勇气。无力改变人生,就学会与生活和解。
读书是对自己最好的文化投资,相遇一本好书,就是遇到更好的自己。《人生》推荐给爱读书的你。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了解书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