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徐坤杰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奇伟雄壮,读罢仿佛置身其中,但郦道元终其一生,都未曾踏足三峡,不是他不想,是不能。
郦道元生逢北魏,南北分裂、干戈扰攘、兵荒马乱。不像今天,出门高铁飞机,手机在手,畅行天下。他像一只雄鹰,被困在北魏政权统治之内的辖地,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秦岭和淮河以北地区。
就是这样,他还是能在乱世开启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足迹也曾踏遍长城以南、秦岭以东的大半个中国,而且都是耗资不少的深度游!郦道元的钱从哪里来?正如人们好奇李白常年四处游历却有花不完的钱一样。
郦道元生在为官的家族,用今天的话说是“官二代”。父亲郦范是一位军师,才识过人,足智多谋,曾任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在山东安家后,生了五个娃,郦道元是老大。
在他舞象之年,郦范去世,郦道元继承了父亲的永宁侯爵位,依例降为伯一等级。他守孝3年后,便开始了当官路。
年轻的郦道元20多岁就能担任皇帝的秘书,并起草文件,身居要职,其文笔和非凡的才能显露无遗。
在京城任职时,郦道元几乎踏遍大同郊区的所有景点,并详细考察那里的火山、温泉和煤田,甚至还找到了壁画,这一切他都详细记录。
这得益于孝文帝拓跋宏对他的器重,每次去外地考察,郦道元都陪同在列。据《水经注》卷三记载:“余以太和中为尚书郎,从高祖北巡。”
确实,孝文帝拓跋宏有抱负而且年轻。太和十八年,拓跋宏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向汉族学习,还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元,让百姓穿汉服、说汉语,史称“太和改制”。这一年,他只有28岁,比郦道元大6岁而已,年龄相近,两位青年因此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和交流。
只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没几年,33岁的拓跋宏去世了,北魏政权从鼎盛走向衰落。
郦道元踏遍祖国千山万水的科考理想,在很大程度上,也熔铸在拓跋宏结束生灵涂炭、南北分裂的统一理想中,对于拓跋宏历次的外出征战和巡察,郦道元心有戚戚焉。
可是,如今眼看这位青年帝王早逝,郦道元又心有戚戚矣。因理想的互相成就,他们曾惺惺相惜,如今拓跋宏的倏然早逝,一切犹如昙花一现……
后来,郦道元离都到外做官,担任过颍川太守、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等职。其中,在担任东荆州刺史期间,蛮民告他刻峻,郦道元蒙受冤屈,被罢了官。
官场失意,郦道元一头扎进了学术研究中,访渎搜渠,四处游历,加上多年随父、随君外出考察,积累了很多地理知识,终于写成地理巨著《水经注》,后世还因此形成了一门专于研究此书的学问——郦学。
至于《水经注》中双脚不能触及的地方,郦道元就用古籍记载补充,他参考了大量古籍文献资料,引述多达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40卷,30万字,所记大小河流条,湖泊、沼泽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处,伏流30余处,瀑布60多处,地名近处,喀斯特地貌洞穴70余处,植物品种多达余种,动物种类超过种,各种自然灾害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所记县级城市和其他城邑座,古都座,小于城邑的聚落共约0处,桥梁记有座左右,津渡也近处……这一连串的数字也许能让我们对这部地理巨著的认识更感性具象一些,如果你没翻阅过它的话。
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和体会,1年前,这位青年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子,风餐露宿,用双脚追溯、丈量这一千两百多条大江小河,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唯有热爱能解释这一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郦道元从小随父亲在青州生活,直到21岁才离开那里。齐之稷下,孔子故里,郦道元耳濡目染。因此,他对山东有着特殊的情怀,对济南更是慕名已久,历史悠久的古城济南成为《水经注》中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他写济南趵突泉,谓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涌起的泉水像车轮一般大,“天下第一泉”不虚名。
写古大明湖,“池上有客厅,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极望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水流清澈,鱼鸟依人,人景合一。
写华不注山,谓之“单椒秀泽,不连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神来之笔,几十个字,写尽华不注山之秀美。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旷世地理巨著,它的文学价值同样不可估量,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合集,影响了后世游记散文的书写。李白、杜甫、柳宗元等都曾得到《水经注》的滋养。
比如,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一诗中写道的“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曾受到郦道元记三峡的启发,撷取其词句而加以引用。
唐末诗人陆龟蒙曾写道:“山经水疏不离身”,由此可知,此书在民间有多受欢迎。
苏轼不仅在其文章《石钟山记》中引及郦注,还在其诗篇中赞赏此书:“嗟我乐何身,水经亦屡读”。可见,《水经注》受到很多著名学者的推崇。他们倾力搜求,碾转传抄,读之弥勤,赞之不绝。
很难想象,生逢乱世,还能完成这样一部影响后世深远的巨著,在正史中却仅有《魏书》和《北史》二传记载,总共也才个字,此外历代再无任何记载他的史料。
史书中称“道元好学,历览群书”,他性格耿直、刚烈,又极认真,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为官执法严苛,一点都不像军师老爹处事圆滑。这种刚烈的气质在他入仕后期让他吃尽苦头,并因此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话说孝文帝拓跋宏有一个儿子叫元悦,喜好读佛经,博览群书,但是性情怪异,不近女色,动不动就殴打妃妾。他有一位名叫丘念的“男性密友”,对其极为宠爱,百依百顺。
在此层关系下,丘念向元悦求得为朝廷选官的肥差,明目张胆卖官鬻爵,腐败不堪。
郦道元历来耿直,嫉恶如仇,胸中正义如熊熊烈火,忍是不可能的了,他的人生字典里也没有“忍”字。于是,他提前设好埋伏,将丘念一举俘获,监押起来。元悦一听密友被抓,立即跑到太后面前说情,企图保释丘念。
就在朝廷打算放弃追究调查丘念作奸犯科之时,郦道元手起刀落,黑心丘念一命呜呼。这下,郦道元彻底得罪了元悦,不顾与其父拓跋宏曾惺惺相惜的情面。
元悦自是对其恨得咬牙切齿,分分钟想杀掉郦道元,就等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终于,雍州刺史萧宝夤反状暴露,朝中无人请缨对谈,元悦在这个时候力推耿直刚正的郦道元。
就这样,郦道元被任命为关右大使,率一众人身入险境,最终被困在阴盘驿亭。驿亭在山上,平时喝水都是要靠从山下的水井打水,取水的路已被叛军封锁包围,他们也曾尝试在山上打井,可是一连十几丈也没有发现任何水的痕迹,连最后带来的仅有的一点水也已经喝光。
天有点冷,加之断水十几天,干燥冷冽的空气里弥漫着绝望,仿佛能听到数百公里外三峡猿鸣的回声,悲惨凄凉。生命之水被全部切断,已谈不上什么军事防御,他们真的快坚持不住了……
叛军趁机围攻,郦道元被杀害,一同被杀害的还有郦道元的一个弟弟和两个儿子,这一年他59岁。死前曾怒目厉声,呵斥叛贼,坚决不屈膝……他行走半生,山重水复,终得无路。
如若郦道元在仕途中隐忍一些,没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郦道元又会撰写出怎样的著作?如若郦道元的脚步没有受到地理空间的局限,《水经注》又会是什么样子?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后人的唏嘘不已。
他没有辜负这个尘土纷飞、马踏蹄急的时代,是时代辜负了他。郦道元从出生之日至死,国家一直处于四分五裂中,除了干戈扰攘之外,他没有看到过统一的国家。
他应该是希望国家统一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恢复版图广大的中华帝国的愿望,然后像雄鹰一样,自由地飞过祖国每一片土地,巡视自己热爱的每一片山水。
郦道元(约—),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著有《水经注》40卷,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北魏孝文帝时,曾任尚书祠部郎中、尚书主客郎中、太尉元丕掾、御史中尉等职。宣武帝时,任冀中镇东府长史、颍川太守、鲁阳太守等职。执法严峻,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