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呦呦(āo)缭倒(1iáo)羁鸟(jī)荻(dí)花
B.天姥(lǎo)霜鬓(bìn)红绡(xiāo)东船西坊(fǎng)
C.剡溪(shàn)木履(jī)迁谪(dí)樊笼(fàn)
D.樯橹(qiáng)佛狸祠(bì)纶巾(guān)守拙(zhuō)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韵:韵律)羁鸟恋旧林(羁:约束)
B.契阔谈讌(讌:同“宴”,宴席,宴会)天姥连天向天横(横:横跨)
C.一去三十年(去:离开)枉用相存(存:问候、探望)
D.海不厌深(厌:讨厌)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B.千古风流人物
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B.“呦呦鹿鸣,食厨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大弦嘈嘈如急雨”用比喻把大弦弹奏的“嘈嘈”的声音比作“急雨”,显示乐音的粗重急促。
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一项的是()
A.栗深林兮惊层巅B.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C.铁骑突出刀枪鸣D.潦倒新停浊酒杯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成功是需要机遇的,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和杜甫都已去世。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正好适逢其时。
B.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
C.白居易之所以能在诗歌创作上登上峰巅,青史留名,是因为离不开他的一身正气。
D.纪录片《白居易在龙门》以白居易晚年在洛阳的生活状态、情感变化等为主线,以旁白介绍加配乐的形式展现了他坎坷多难、跌宕起伏的一生。
7.下列各句中,加点内容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定还是没有从村民的角度出发。
B.他们都是匆匆过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使得每一个漂泊者都感受着同样的悲欢离合。
C.混迹官场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
D.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他牙关紧咬,两眼喷火,却一言未发,只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我的兄弟叫顺溜》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以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凸显人物内心。
8.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艺术地表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B.词的上片写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是对开头的阐释与补充。
C.词的下片写菊花“如今有谁堪摘”,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
D.作者的生活遭遇,能让人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是本词动人的重要的原因。
9.下列各句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0.下列有关诗词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句,平仄没有严格规定,用韵比较自由,篇幅一般较长。《诗经》《楚辞》及乐府民歌都属于古体诗范畴。
B.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它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对仗方面有严格规定。篇幅虽小,却同样可以显示诗人的独特风格,如李白的清俊飘逸,杜甫的沉郁雄浑等。
C.古体诗、近体诗的划分一般是从产生的时间方面考虑,所以唐代以后的诗歌都被称为近体诗。
D.词,又称曲、杂曲、曲子词或长短句。唐、五代已经出现,盛行于宋。起初它是一种可配乐歌唱的诗体,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1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所写的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这首诗又叫《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B.李白很善于写歌行体的诗,歌行体流转自然,音节、格律自由。
C.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现实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一切现实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D.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大诗人,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陶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部,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與篮與,既至,欣然便共饮的,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有删改)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颖脱不群群:合群
B.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聊:无聊
C.于半道粟里要之要:邀请
D.使一门生二儿與篮與與:抬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善属文属文:写文章
B.躬耕自资,遂抱羸疾躬:亲自
C.妻子固请种粳固:顽固
D.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就:接受、就职
14.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15.以下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渊明“有骨气”的一组是()
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②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③即日解绶去职
④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⑤我醉欲眠,卿可去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A.①②⑥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⑤⑥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6.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照应了题目中的“夜”。
B.次句写弹筝,连用两个“自”字,写出了女子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
C.三、四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给人遐想。
D.这首诗写到了月亮,采用了“以哀景写哀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
17.有人认为,《夜筝》是《琵琶行》的一个精妙的缩本。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在写法上的不同。
四、句子默写
18.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
(1)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3)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8)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9)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木心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
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
回家啰!
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母亲说:
“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母亲说:
“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①,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那饭碗,越窑盌。”
“你放在哪里?”
“枕头边!”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对母亲怎说——那船夫。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注)①盌(wǎn),一种敞口而深的食器。也作“碗”。
19.文章以为叙事线索;第3自然段在文章的记叙顺序上属于。
20.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答:
21.“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谈谈你的理解。
答:
22.综合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答:
六、填空题
23.请写出下面对联颂的是哪一位人物
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3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4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海茫茫,尘世纷繁,总会有一些拐角,总会有一些瞬间,让人驻足,回望,沉思,请寻找人生的一个或几个令你有感触的拐角或瞬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字。
参考答案
1.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呦呦”的“呦”读作yōu;“缭倒”的“缭”应为“潦”。
B.“天姥”的“姥”读作mǔ;“东船西坊”的“坊”应为“舫”。
C.“迁谪”的“谪”读作zhé;“木履”的“履”读作lǚ;“樊笼”的“樊”读作fán。
故选D。
2.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韵”指气质、性格、情趣、韵味等;“羁”,被束缚。
B.“横”,横遮。
D.“厌”通“餍”,满足。
故选C。
3.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古义:长江;今义:泛指江河。
B.古义:杰出的;今义:轻浮放荡。
C.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D.古今同义:才能出众的人。
故选D。
4.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意为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树梢鸣叫。诗句为对偶,没有拟人修辞。
故选A。
5.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B.列缺:闪电。“列”同“裂”。
故选B。
6.D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A项,重复赘余,“适逢其时”的“适”就有“正好”的意思,应把“正好”去掉。
B项,成分残缺,“具有”后少了宾语,应在“对仗工整”后加“的特点”。
C项,句式杂糅,应把“是因为”或“离不开”去掉。
故选D。
7.C
本题考查对词语包括成语、熟语、诗句等的正确使用能力。
A项,“千呼万唤始出来”是说大众都很期待看到某种东西等了很久以后终于出来了,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使用正确。
B项,“同是天涯沦落人”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近似同病相怜。使用正确。
C项,“司马青衫”常用来形容极度悲伤的情感。这里说他混迹官场多年依然没有升迁,此处望文生义。
D项,“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使用正确。
故选C。
8.C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语言、内容、手法以及情感的能力。
C项,“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错误,“如今有谁堪摘”是说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情景交融。
故选C。
9.B
本题考查的是辨析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常见的病句类型。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A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状语后置;
C项,应为“扬州路烽火”状语后置;
D项,应为“无觅英雄”宾语前置。故选B。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
10.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C.“从产生的时间方面考虑,所以唐代以后的诗歌都被称为近体诗”错误,古体诗、近体诗的划分是从语言形式方面考虑的,唐代以后的诗歌并不都是近体诗。
故选C。
11.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C.“作为现实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一切现实主义手法”错误,应是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
故选C。
12.B
13.C
14.A
15.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句意:姑且想用琴瑟等伴奏歌唱,用来挣些贴补家用的钱。聊:副词,姑且。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句意: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稻米。固:坚持,形容词。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
整个句子是表达对“贤者处世”的看法,“贤者处世”是主谓结构,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无道”“有道”是说“天下”的两种状态,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②陶渊明不懂音律,但有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高兴,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表现的是他的“高雅情趣”;
⑤陶渊明跟人喝酒,喝醉了想要睡觉就挥挥手让客人离开,这体现的是他的“率性自然”。
这两句与“有骨气”无关,排除这两句。
故选C。
参考译文:
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用琴瑟等伴奏歌唱(做个文官),用来挣些贴补家用的钱,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稻米,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稻米。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拜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年,朝廷征召他担任著作部,不去上任。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粟里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拒绝。
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没了酒喝,就出去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高兴,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到头上。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16.D
17.《琵琶行》运用大量笔墨对琵琶乐本身进行铺陈描写;《夜筝》则从侧面落笔,以听者的感受衬托筝乐。
16.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D项,“‘以哀景写哀情’的正衬手法”错,“明月中”交代了时间,也并不是哀景,应是乐景衬哀情。
故选D。
17.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手法技巧的能力。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音乐,方法多样。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式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第三就是运用衬托的方法,用听众的反应来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真是妙不可言。
而本诗则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手法,主要从听者感受的角度写起。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接下去却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一味的沉寂。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从这里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情一万重”。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让读者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的美妙。《夜筝》全力贯注的这一笔,正是《琵琶行》中“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诗句的化用。
《琵琶行》得意的笔墨,是对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
18.迷花倚石忽已暝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悲秋常作客一尊还酹江月樯橹灰飞烟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怅寥廓青青子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词有:暝、萧、作、酹、樯橹、哺、怅、寥廓、衿、摧、事。
19.盌(碗)插叙
20.(1)运用比喻(碧波像大匹软缎)、反衬(橹声、水声、语声反衬“异样地宁适)等手法描写景物,形象生动,动静相宜。(2)从听觉(橹声、水声)、触觉(风“又暖又凉”)、视觉(碧波、山色苍翠、水中倒影鲜活闪袅)描写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21.(1)母亲的话含义丰富:美好的东西要珍惜,但未必要占有;即使失去,也要以平常心对待。(2)母亲的话是深谙世事的感喟,这句很轻很轻的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22.(1)兴奋地回家,登船时发觉忘带心爱的盌,固执而任性的“我”执意要取回,不肯妥协。(2)等盌时,心生懊悔。(3)得盌后,心怀感激。(4)失盌后,“我”觉得难以面对母亲与船夫,既惋惜又自责.(5)母亲的劝慰与教诲,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23.杜甫李清照白居易辛弃疾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1.由“民间疾苦”“诗中圣哲”可知说的是现实主义爱国诗人诗圣杜甫;2.由“漱玉集、金石录”可知说的是李清照;李清照有后人编辑的《漱玉词》,晚年编著《金石录后序》3.“枫叶四弦秋”和“浔阳千尺水”说的是白居易《琵琶行》中被贬谪九江听琵琶之事,故写的是白居易;4.“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即为豪放派词人,“美芹”应指辛弃疾写过的《美芹十献》,故说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