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图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难怪孙悟空非要推倒人参果树,且看他用火眼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怎么得的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jiankangbaiwen/7970.html

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经典代表,《西游记》凭借着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成功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三书尊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更被后世文学家赞誉为“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

在这个奇幻诡谲、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里,我们见识过太多经典的人物,如: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慈悲为怀的“金蝉转世”唐三藏,还有老实忠勇的“卷帘大将”沙悟净……

他们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艰辛历程,无一不让我们刻骨铭心、历历在目。

在这“九九八十一难”里,刁难师徒四人的多半是修炼化形的妖怪,或为食唐僧肉而长生不老、或觊觎食唐僧肉后的颇高道行。

但其中一难,却偏偏出自于神仙之手,不为唐僧肉、也不为其它缘由,仅因悟空推倒了他钟爱的果树,便引来困顿之祸。

而这便是《西游记》中的经典章回——《孙行者大闹五庄观》。但孙大圣为何执意要推倒仙树、他又如何化解此次危局?

前世交情,大仙款待

要说这五庄观,乃是“地仙之祖”镇元子居住修炼之所,修筑于那万寿山之上,景色鲜明、灵气充沛。

据原著所述,这五观庄共有两副对联,一副刻于万寿山山门左边的石碑之上,为“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一副悬挂于道观门帘之上,为“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两副对联、二十四字,无一提及镇元子之本领,却处处流露着镇元子的崇高地位与孤傲同天。但事实上,这个镇元子并非狂傲不悖之徒,而是实实在在、有真本领的“地仙之祖”。

据其弟子所言,三清四帝都是其师傅的朋友,连九曜星君也是家师的晚辈,所以观内这才敢“只供天地、不拜三清”,理因“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师尊的香火”。

从这,镇元子的身份地位可见一斑。所以正是这般尊贵的“地仙之祖”,连三清四帝都可不敬,又为何要给尚为凡人的唐三藏这般礼遇呢?其实有以下这两个原因:

首先,从原著出发,镇元子与三藏前生金蝉子有段故人之交,此次延请无非重逢寒暄、尽地主之谊。

当时,镇元子打了人参果正要去上清天弥罗宫听讲,学习各宫圣人的混沌道法与因果,却无意间得知唐僧今日会路过自己的道观府邸。

于是便与自己的两位童子清风明月吩咐道:“为师尚要前去听课宣道,今日有一去往西方拜佛求经的故人,将途径我五庄观,你等可再打下两枚人参果来送与他吃。”

但其交情,其实也不过是曾经金蝉子替师父给镇元子敬过茶,二人有过一面之缘罢了。但就为此缘由,镇元子便将这“天地至宝”人参果赠予三藏两颗,未免有些过于大方与牵强。

所以这第二点缘由便是从其派系出发,我们可以得知:镇元子乃道教仙家,而唐三藏则是佛教弟子,三藏的前世金蝉更是佛祖青睐的信徒与学生。

而当时仙界与佛门又恰巧修好、正需机缘,所以与其说镇元子是念故人之情,赠三藏两颗人参果,倒不如说是镇元子为笼络佛门之谊,乘势假装的大方与虚情假意。

而正是其目空一切的孤高、和这样并非发自真心的延邀,才招致后续镇元大仙的反目成仇与睚眦必报。

仙童恶语,果树秘密

但事有因果,也有先后,孙行者大闹五庄观、执意推倒人参果树,除了有镇元子的间接缘由,更离不开其弟子清风明月二人的挑唆与态度。

据书中所写:“这人参果又名草还丹,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而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兼备。

人参果树乃大地灵根,所结之果是稀世之物。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就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能活四万七千年”,此天地至宝何其珍贵。

而镇元子一次送唐三藏两颗,便就是那九万四千岁,可见其是真下了血本,但师徒四人,却只有两个果子,又怎么能够分呢?

所以当八戒贪心地向童子询问,想再讨两个人参果的时候,清风明月二人便显露出嫌恶的表情。

声称这两个果子是师父特意用来招待唐三藏的,这般礼遇已然是天大的恩赏,叫八戒三人不要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不仅如此,当清风明月正式呈上人参果时,其栩栩如生之形态吓了三藏一跳,毕竟三藏为出家修行之人,心地善良慈悲,怎能忍心将这“三朝未满之模样”的黄口小儿吞入腹中?

于是便连连后退、口头婉谢:“善哉!善哉!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

见唐僧这般无福消受,清风明月便不再逼迫其继续享用,只是一旁讥讽:“自己徒儿想吃都吃不到,自己有这福分却还假装清高,真是不识好歹”,说罢便拂袖离去。

这般讥讽的言论不免惹得孙大圣怒火中烧,自己可是“齐天大圣”,当初大闹天宫的时候,连天界的蟠桃、太上老君的仙丹都曾品尝过。

现在这小小道观里的果子反倒是不能吃了,未免不欺人太甚。于是在八戒的恳求与挑唆下,悟空私自偷取银锤、前往庭院的人参果树处,欲尝一尝这“美味珍馐”。

可当孙大圣用那银锤轻轻敲下人参果后,奇怪的事情却发生了:人参果落地后竟然如水般消失不见,悟空往而复之、无不如此。

这不禁让大圣不耐烦,以为是土地仙偷了去,只见他抬脚用力震地、口中大呼“土地小儿”,这才召来了观中土地。

从土地口中,悟空这才得知:这人参果虽是天地至宝、沐浴灵气,却有个“五行相畏”的缺点,即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

所以敲时必用金器,方得下来,打下来,却将盘儿用丝帕衬垫方可。而这也就是为何刚刚孙悟空敲击如此之多人参果,却都遁土难寻的缘由。

听了土地的解释,孙悟空虽是解了困惑,心中却仍有狐疑,因为这世间万物无不因五行而生、无不因五行而成,有悖五行的活物是不能存于世间的。

就连自己也是沐浴天地灵气、才得以化形的石猴,可这人参果却偏偏“五行相畏”,这实在太怪。于是孙大圣便睁开那“火眼金睛”,想一窥究竟。

要知道这“火眼金睛”可是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经三昧真火炼化而来,一切邪祟和妖孽都躲不过它的查探,就算是这至宝人参果树也不例外。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便吓一跳,原来这人参果树的根系错综复杂,密密麻麻地盘桓占据了周边将近十几公里的土地,并一直吸纳着天地之间的精纯灵气来滋养自己;

不仅如此,人参果树还贪婪地索取着土地方圆间凡人活物的生气,而这也就是为何偌大的五庄观周围数十公里却无一户百姓的原因。

因而,人参果之所以“五行相畏”却能存活,都源自它不以五行为食、却有灵气滋养,但从根本上却会持续损害周边百姓的生命与利益。

所以与其说人参果是“天地至宝”,倒不如说它是有损百姓利益的邪物。

三、观音救场,干戈玉帛

但得知人参果树的秘密后,孙悟空并没有立刻替天行道、嫉恶如仇地将果树拔除,而是选择先息事宁人,只摘取了三颗人参果尝尝鲜。

因为悟空也知晓镇元子在仙界的地位和能力,如果现在贸然推倒果树、得罪了这个“地仙之祖”,那往后绝对会多有磨难。

但谁知清风明月二童子每日都有清数果子的习惯,当日傍晚便发现了原本应该28颗的人参果,如今只有22颗了。

而观内除了师兄弟与自己,就只有唐僧师徒四人最有可能盗取果子,于是便立即前去兴师问罪。

一入厢房,清风明月便冷嘲热讽、阴阳怪气,说八戒三人刚刚没有吃到果子就觊觎宝物,甚至还偷偷盗取,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没有廉耻;

不仅如此,清风明月还将战火引上三藏,言“徒之过,师之责”,徒弟不修边幅、品行不端,都是效仿师父的言行,其师父也一定是奸邪不端之人。

听到这,孙悟空便忍无可忍了,骂自己也就罢了,师父这般清廉之人却还受此侮辱,这童子未免欺人太甚,于是便元神出窍,决定推倒果树。

就如文章所写,孙行者变出一个假象在前厅陪着唐僧几人挨骂,真身出窍来到人参果园,拿出金箍棒就朝果树上一阵乒乒乓乓乱打,又使一招推山移岭将果树一把推倒。

可怜叶落枒开根出土,道人断绝草还丹。孙悟空推倒人参果树,却又在断枝乱杈上寻找果子,哪里还有半个?

原来他这金箍棒两头是镶金之物,况且铁棒本身也是五金之类,结果一敲便掉,遇土而入,世上再没有一颗人参果。

人参果树倾倒,天地震动,镇元子也闻声赶忙归来,看到宝贝果树被连根拔起、宝贝果实也骤然全无,纵使泪千行却也于事无补,于是便气急败坏,施法抓住了唐僧师徒四人。

为救师父,孙悟空只能许诺镇元子修复人参果树,思虑一番便前去寻求救兵。

悟空第一个思虑到的救兵,乃是自己的恩师菩提老祖,但老祖也知人参果乃汲取天地人灵的邪物,所以不愿助纣为虐,便婉拒徒儿之恳求;

而后,悟空便前往了蓬莱仙境寻“福禄寿”三仙,毕竟三仙都深谙延年益寿之法,所以对于人参果这种饶有功效的补品也必有见地。

经一番询问后,三仙果真应下,但还是点拨悟空前去寻找观音大士的帮助;最终,悟空前往南海紫竹林、道明缘由,大士应允,才成功延请四仙一同前去五庄观。

入观之后,只见大士轻拨浸染玉净瓶之露水的柳条,露水滴入人参果树的根部,顷刻间果树便起死回生,遁入土中的人参果也都尽数浮出、回归树梢之上。

见宝树归位,镇元子先是拜谢观音大士和“福禄寿”三仙,而后在观音的调解之下,才原谅悟空、释放师徒其余三人,并慷慨解囊、大设人参果宴,宴请前来帮忙的四仙与师徒四人。

对于镇元子这样巨大的态度转变,文学家给出过这样的见解:镇元子的刁难本身就是一个局,因为他自己深谙人参果树的培育,不仅需要天地灵气,更损害百姓生灵的利益。

而观音大士的玉净瓶却恰好有起死回生与净化邪祟的功效,所以此次悟空推倒人参果树多半也正和他意愿,趁机转变了人参果树的培育方式;

其次,镇元子并没有从心底怨恨过唐僧师徒四人,因为以他的地位和人脉,复活人参果树也是轻而易举。

他假意扣押四人,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局,同时也加强自己与观音大士、金蝉等佛教派系的关系。

小结

所以,孙悟空执意推倒人参果树,不单单尽是因为清风明月的势力与尖酸,更源自于人参果树自身的危险与奸邪。

或许,孙大圣从来不是映像中的莽撞与孤勇,而是嫉恶如仇与敢威敢怒。

《西游记》中的这一章之所以耐人寻味,不仅仅是它的跌宕起伏与动人心弦,更是它让我们看见一种社会的隐喻与反讽。

作者隐晦描写的“人参果”,无非是暗指当时被极度压榨民脂民膏的可怜百姓,而这些享用果实的仙人,则是那个腐败的朝廷社会,与“吃人不吐骨头”的达官贵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