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山东省清平(今临清市)人,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文学翻译家、东方学家、作家。
季羡林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师从吴宓、叶公超,学习中西诗之比较、英文、梵文,选修了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还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四人曾被誉为“清华四剑客”),并应巴金、靳以之请托,担任《文学季刊》编委及特约撰稿人。年9月,他又考取了清华大学赴德国研究生,留学德国。年春,他选择了梵文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始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同时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并加学南斯拉夫文。年12月至年2月,季羡林以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四个“优”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同年10月,他开始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年回国后,他被聘为北大文学院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负责在北大创建东方语言文学系。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并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及会长等职务。
季羡林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包括印度古代语言、吐火罗语等)、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此外,他还创作近百万字的散文作品,主编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国古籍海外珍本丛刊》等多套文化典籍和丛书,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季羡林出生在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官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但他在故乡只待了六年,其六岁以后的小学和中学时光都是在济南度过的。
年1月(农历丁巳年春节前夕),六岁的季羡林被叔父从老家清平接到了济南,住在其叔父位于南关佛山街(位于今济南市历下区泺源大街68号的玉泉森信大酒店偏东)柴火市(今银座商城所在处)的家中。其后,他先是到曹家巷(旧在马跑泉街与大板桥街相连处,今在趵突泉公园内茶文化街“泺苑”所在处)一个私塾里上了大约一年的私塾,然后又送其到位于南城门旧城墙内升官街西首的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小学念了一年多的书。年,九岁的季羡林很快就转学到位于南圩子墙下的新育小学(后改称“三和街小学”)。年,十二岁的季羡林从新育小学毕业,考入了位于大明湖南岸的私立正谊中学读初中。当季羡林考入正谊中学时,读的不是初中一年级,而是一年半级,这是因为当时的正谊中学由秋季始业改为春季始业,所以季羡林在正谊中学实际上只读了两年半初中就毕业了。初中毕业后,他又留在正谊中学念了半年高一。当时的正谊中学“背靠大明湖,万顷苇绿,十里荷香”,在少年季羡林看来“不啻人间乐园”。对此,季羡林晚年在《我的小学和中学·回忆正谊中学》中对这段快乐的中学时光有着生动的记述和描写。
年春天,十五岁的季羡林自正谊中学初中毕业,因为还不到高中学校招生的时间,所以他只好又就近在正谊高中读了半年高中。年夏天,山东大学附设高级中学成立,少年季羡林遂考入该校继续读高中。年,日寇占领了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山大附设高中被迫停办,季羡林也被迫辍学一年。年,日寇撤走,山东大学附设高级中学被撤销,当时山东省唯一的一所高级中学——济南山东省立高中(原校址在今市中区杆石桥附近)成立,季羡林遂转入该校继续读高中。年夏天,十九岁的季羡林自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毕业,和几十个同学进京考大学,后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后改名为外国语文系)。
在清华大学上学期间,每年寒暑假,季羡林都要回济南生活上一两个月的时间。年夏天,季羡林自清华大学毕业,应时任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校长的宋还吾先生的邀请,又回到母校济南山东省立高中当了一年的国文教员。年秋天,他又考取了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离开了济南,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国外学习生活,一直到年才回国,并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年,离开济南十余年的季羡林曾再次踏上了济南这片土地。
如上所述,季羡林先生自年初被叔父接到济南,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在济南一共生活了十三年,如果再加上自清华大学毕业后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员的一年时间,即使不算上大学期间于寒暑假数次回济度假的时间,也不算在年将妻子、子女和婶母迁住北京之前多次回济探亲的日子,季羡林在济南这座城市就生活了整整十四年,“济南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对上个世纪初期的老济南市井生活、自然风光、社会风情也非常的熟悉。在自己的文章中,他多次地回忆起自己在济南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尤其是在年2、3月间(当时先生已是九十一岁高龄)所作的《我的小学和中学》这篇长篇回忆性散文中,季羡林更是用质朴的文笔娓娓道来,生动地再现了他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所耳闻目睹的济南风物、市井风情,为我们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济南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风俗民情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大明湖畔钓虾、蛙
正谊中学坐落在济南大明湖南岸阎公祠(阎敬铭的纪念祠堂)内,原有一座高楼还保存着,另外又建了两座楼和一些平房。这些房子是什么时候建造的,我不清楚,也没有研究过。校内的景色是非常美的,特别是北半部靠近原阎公祠的那一部分,绿杨撑天,碧水流地,一条清溪从西向东流,尾部有假山一座,小溪穿山而过。登上阎公祠的大楼,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向北望,大明湖碧波潋滟,水光接天;夏天则是荷香十里,绿叶擎天。向南望,是否能看到千佛山,我没有注意过。我那时才十三四岁,旧诗读得不多,对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描述和赞美,不甚了了,也没有兴趣。
我的兴趣是在大楼后的大明湖岸边上。每到夏天,湖中长满了芦苇,芦苇丛中到处是蛤蟆和虾。这两种东西都是水族中的笨伯。在家里偷一根针,把针尖砸弯,拎上一条绳,顺手拔一枝苇子,就成了钓竿似的东西。蛤蟆端坐在荷叶上,你只需抓一只苍蝇,穿在针尖上,把钓竿伸向它抖上两抖,蛤蟆就一跃而起,意思是想扑捉苍蝇,然而却被针尖钩住,提上岸来。我也并不伤害它,仍把它放回水中。有了这个教训的蛤蟆是否接受教训,不再上当,我没法研究,这疑难问题,虽然比不上相对论,但要想研究也并不容易,只有请美国科学家们代劳了。最笨的还是虾。这种虾是长着一对长夹的那一种,齐白石画的虾就是这样的。对付它们,更不费吹灰之力,只需顺手拔一枝苇子,看到虾,往水里一伸,虾们便用长夹夹住苇秆,死不放松,让我拖出水来。我仍然把它们再放回水中。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戏耍也。上下午课间的几个小时,我就是这样打发的。(选自《我的小学和中学》)
(来源:天下第一泉部分图片来源: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