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清代济南学者周永年曾在重刊《归田类稿》序中说:济南山水,“自郦道元《水经注》外,房豹、李、杜、苏、*、曾、元诸公,仅见于诗篇。李文叔有《历下水记》,其书已不存。”而张养浩归卧云庄多年,“于环城之溪光山色,刻画清新,为诸家所未及。而各体之文,往往神施*设,自辟门庭。”
这评价堪称中肯剀切。
以赤子之情描摹故乡山水,无论数量之多还是质量之高,张养浩都堪称历代济南名士中的佼佼者。
而张养浩对于济南以及云庄的描摹与咏歌,又不独“刻画清新”,更重要的,他有着对于济南山水的独特的审美发现。
这是济南建设“山水济南”“文化济南”的本钱,这是七百年来济南历史文化建设中一笔至为宝贵的资源与财富。
之一“山水窟”与山水一体
古人称道最美的山水风景佳胜之地为“山水窟”。山水窟这名词不是张养浩的创造,然而却是他经常用来比拟济南的词语。
比如:“吾郡山水窟,其胜闻未尝。于何得全观,兹楼水之阳。”(《张养浩集》《登会波楼》,吉林文史出版社版,以下只注诗题)
又如:“独超众好识者谁,云庄老人鬓鬅松。逸情摇荡山水窟,新诗轩豁风云胸。”(《咏庭中杏花》)
张养浩是“山痴”,其有诗云“五斗折腰惭作县,一生开口爱谈山。”(《云庄遣兴自和十首》之十),然而,他写济南、写云庄之诗作,却总是山水一体的。
比如:“翠绕轩窗山陆续,玉萦城郭水周遭。”(《登历下亭》)
山水一体,这是就济南山水的总体风貌来说的。除此之外,还有:
“好山动相见,流水近在前。”(《遂闲堂初成》)
“门庭足山色,田间水萦纡。”(《记绰然亭前花木》)
“上有华峰云,下有泺水源。”(《新构草庵》)
“出门云水俱,入室琴书全。”(《春日云锦池即事二首》之二)
这就说明,在济南,要看山水一体的自然景观,实在不必远足,不用专门去看山看水,家门口即是清雅无限的山色水光。
之二济南山水的“南北兼有”之美
张养浩指出:济南山水的审美特征,在于集中华南北山水之长,沉雄浑厚与秾鲜清婉兼而有之。
在《重修会波楼记》一文中,张养浩说:
“吾乡山水之胜名天下。代之谈佳丽者,多以江左为称首,畴尝游焉。南方之山,大概肖其风土,沉雄浑厚者少,秾鲜清婉、靓妆雅服之比,道路相望。惟吾乡则兼而有之。”
这种论断出自张养浩之口,尤其具有权威的说服力。且不说学养与见识,单是阅历,张养浩一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做御史期间,便曾南到江、淮、闽、浙,北到和林、上都(今内蒙古)等地。自然对于各地都会有对比、参照与独特心得领会,其倡言济南山水的“南北兼有”之美,盖成竹在胸、毋容置疑也。
接下来,张养浩还以济南山为例,来分析济南山水的“两兼”之美。如历山,不仅有“迤岚突翠”之秀美,还有“虎逐龙从”之壮观;而“华鹊两峰,屹然剑列,峭拔无所附丽,众山皆若相率拱秀而君之。”
之三济南山水的“五可”之美
在《重修会波楼记》一文中,张养浩还发现并提出了济南山水的“五可”之美,他这样谈济南山水的特征:
“至若四时之变,与夫阴霁早暮,水行陆走,随遇出奇。凡可以排嚣宣郁,使人蜕凡近,心高明,可喜可愕可诗可觞可图者,靡一不具。”
“可喜可愕可诗可觞可图者”,这便是“五可”之美,以下结合张养浩作品分述之。
“可喜”,为济南山水之优雅可爱可人也,偏于优美之范畴。张养浩作品《普天乐》中有精彩描述,可资参考与想像:
“水挼蓝,山横黛。水光山色,掩映书斋。图画中,嚣尘外。暮醉朝吟妨何碍,正*花三径齐开。家山在眼,田园称意,其乐无涯。”
“可愕”,为壮美奇特之山水景致予人之强烈美感也。济南此类尤物甚多,如张养浩写趵突泉之雄壮怪伟给他的切身感受:“绕栏惊视重徘徊,流水缘何自作堆?”(《趵突泉》)又如他对于龙洞幽深磐折、膝行蛇进,以至游人心骇神乱,直至出洞之后,依然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诲者、提肩喘者”等种种人们狼狈形状的传神描写,生动地再现了龙洞的奇特、怪伟甚至凶险所在。
“可诗”,谓最佳之诗城、诗地也。清泉、红荷、绿柳、云山,到处都是可以触发诗兴的诗题。张养浩有诗云:“止水可观性,好山堪醉人”(《磐石》),“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晨起三首》之三),“柴桑与吾土,元自不多争”(《观菊》)……不一而足。张养浩的咏济南诗,总有超越、快乐的主人公在其中,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展示了诗人的审美人生,趣味人生。
“可觞”,谓可煮酒行乐也。饮酒赋诗,是需要好的环境与心情的,而心情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济南山水随遇出奇,可以排嚣宣郁之处甚多,大明湖自古便有“诗天酒地”之称,张养浩的《寨儿令》“辞参议还家连次乡会十余日故赋此”,正是对乡邦“可觞”的生动描述:
“离省堂,到家乡,正荷花烂开云锦香。游玩秋光,朋友相将,日日大筵张。会波楼醉墨淋浪,历下亭金缕悠扬。大明湖摇画坊,华不注倒壶觞。这几场,忙煞柘枝娘。”
“可图”,济南山水,处处美如图画。张养浩有《胡十八》最为精到:
“自隐居,谢尘俗。云共烟,也欢虞。万山青绕一茅庐,恰便似画图中间裹着老夫。对着这无限景,怎下的又做官去。”
之四“鹊华之间”,济南山水宜居田园的审美发现
清初,曾任山东学*的钟性朴爱济南山水,在其病死之际曰:“葬吾于鹊华之间,吾幸与华泉、于鳞冢土相望也。”(《历城县志》卷47列传13)而著名诗人田雯称自己描写济南景致的诗作,“大抵于鹊华峰间、七十二泉上得之。”据考证,田雯移家济南之际,住大明湖北,正鹊华之间也。由此观之,此时鹊华之间因能观看鹊华景观且环境舒适优雅,而被人们视为风水宝地、风景胜地,最佳人居环境。
然而,“鹊华之间”这一地域概念的肇源与确定,却在元代,在张养浩那里。
毋庸讳言,赵孟及《鹊华秋色》图,是最早引起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