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图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赏荷咏荷食荷大明湖畔赏心乐事 [复制链接]

1#

戴永夏

地处北方的内陆城市,能称得上“潇洒似江南”的,大概只有济南。这不仅因为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有名闻天下的“七十二名泉”,更因为有波光潋滟、莲荷飘香的大明湖。夏日,在大明湖上荡舟赏荷,是一件令人神往的赏心乐事。

正是夏雨初霁时,翡翠般的大明湖水浩浩渺渺、一望无际,湖上景色秀丽如画。我们一帮文友乘着画舫,畅游湖中。远望,近岸的湖面上荷涌绿浪,碧叶接天,娇艳的荷花红宝石般点缀其间,映日绽放,摇曳生姿,真实再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境。

船行至荷丛边,又如到了“芙蓉国”,只见碧波上的层层荷叶,有的如绿伞高擎,伞盖上飞珠滚玉;有的像连绵的绿茵平铺在湖面上,使动荡的湖水更加绿意盎然。

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从绿叶间冒出,红如珊瑚,白如美玉。含苞的,娇羞欲语;怒放的,笑靥迎人。微风起处,莲动花摇,清香四溢……

此情此景,使人不禁想起清人王允榛的游湖佳句:

千条杨柳数声鸥,一片玻璃一叶舟。

闲看鱼儿游镜里,不知人在镜中游。

一声欸乃破芦烟,直向湖心放钓船。

水面风来香不断,才知撑到藕花边。

同船的几位年轻诗人,正你一言我一语地编造着咏荷诗句,我打趣说:“别在那里闭门造车、狗尾续貂啦!与其搜尽枯肠寻章摘句,何如诵读一下古人的诗章?”

我的话虽有些刻薄,倒也不全是玩笑。因为古代文人已写下了不少咏诵明湖荷花的诗词,有些佳句至今广为传诵。

如宋代曾巩的“莫问荷花开几曲,但知行处异香飘”“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

明代王象春的“五月荷花半压塘,北风直送满城香”“莲花水底危城出,略似镂金翡翠盆”;

清代任弘远的“荷叶田田千点碧,藕花冉冉满城香”……都把荷花写得那样清雅高洁、香远益清。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莲荷更是别具一格,她在《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一词中写道:“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女词人眼中的莲荷,虽有些“红稀香少”“莲子已成荷叶老”,但那饱满的莲蓬、厚绿的荷叶,却展现出一种成熟之美。

大明湖的荷花,不但有“兼百花之长”的丽质天姿,更“有五谷之实”(李渔语),浑身是宝。因此自古以来,济南人就有食荷的风俗。

食荷首先是食荷叶。过去,济南人在夏天常食“荷叶粥”。将鲜荷叶洗净,用热水略烫,煮粥时盖在粥面上。粥煮好后,荷叶的清香全部渗入粥中,连粥的颜色也变得淡绿可爱,喝起来清香可口。

还可做荷叶肉等菜肴。将切好的猪肉拌上酱油等作料,备好炒米,然后选鲜嫩的荷叶,洗净,一张荷叶包一块猪肉和适量炒米,摊在碗里,放进蒸笼,蒸熟后就是“荷叶肉”。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做成“荷叶鸡”“荷叶鱼”等名菜。

此外,用荷叶包装食品,也是济南的一大特色。以前饭店里卖的包子、锅贴、熟肉、腌菜等,多用荷叶包裹,好处是不透水、不透油,还带有荷叶的香味。

不但荷叶可食,荷花也可以做成名菜。济南人吃荷花,一个独特的吃法是“炸荷花瓣”。将新鲜、完整的荷花瓣洗净,挂上一层薄薄的鸡蛋糊,放到油锅里炸,炸好后撒上白糖,就可以食用。这道菜吃到嘴里,外酥内软,清香可口。

老舍先生在他的《吃莲花的》一文中就对这道菜大加赞赏,称其为“济南的典故”。

至于莲藕,更是济南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大明湖中出产的白莲藕味道清甜,食后无渣,可作为水果生食,也可做成水晶藕、姜拌藕、炸藕合等传统名菜。

在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还介绍了一种古代济南人别致的吃藕方法——“蒸藕法”:将洗净的藕去节,在藕孔中灌满蜂蜜,再用面糊将口封住,放入笼中,蒸熟后即可切片食用。夏天凉吃,冬天热吃,也可在一个盘中冷热分列。这道菜吃起来香甜可口,颇受欢迎。

莲子也是食中佳品,既可鲜食,也可晒干后做成莲子粥、蜜汁莲子等美味佳肴。

在古代济南的文人雅士中,还流行一种有趣的饮酒方式——“碧筒饮”。

过去每当大明湖荷花盛开时节,一些文人雅士就相约来到湖上,边赏荷边饮酒。他们把翠绿的荷叶带茎割下,盛上美酒,再用簪子将荷叶的中心刺开,使之与空心的荷茎相通。众人轮流从荷茎末端吸酒喝,那滋味清香可口,妙不可言,谓之“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

宋代诗人苏轼也曾效法,并作诗赞曰:“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个中滋味,令人回味无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