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湛江晚报」
蒲松龄(年~年)是我国清代著名作家,古典名著《聊斋志异》的作者。他一生不得志,未能科考成功,但他屡败屡考,与省城济南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作家的他,一样有着记者的视角,走到哪里写到哪里,用他如椽之笔写下济南的独特风情。
师友之情
据专家考证,蒲松龄先后30多次到过济南。虽然他一生没考上举人,但幸运的是他在济南结识了不少老师和朋友。最先青睐他的,是曾驻在青州的山东学使施闰章。
顺治十五年(年),19岁的蒲松龄应童子试,当时的试题为《蚤起》《一勺之多》。在《蚤起》一文中,蒲松龄这样写道:“尝观富贵之中皆劳人也。君子逐逐于朝,小人逐逐于野,为富贵也。至于身不富贵,则又汲汲焉伺候于富贵之门,而犹恐其相见之晚。若乃优游晏起而漠无所事者,非放达之高人,则深闺之女子耳。”蒲松龄少年老成、文字老辣、观点鲜明,这让读到此文的施闰章大为激赏,蒲松龄连取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一时名声大噪。
一日遇知己,终生念旧恩。为此,蒲松龄把自己的恩师写进了《聊斋志异》的《胭脂》篇中:“愚山先生吾师也,方见知时,余犹童子。窃见其奖进士子,拳拳如恐不尽,小有冤抑,必委曲呵护之。曾不肯作威学校,以媚权要,真宣圣之护法,不止一代宗匠,衡文无屈已也;而爱才如命,尤非后世学使虚应故事者所及。”
施闰章的知遇之恩给蒲松龄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持,使他在坎坷的科举路上继续前行,“日夜攻苦,冀博一第”。
蒲松龄在济南还结识了历城文人钟辕。钟辕极负诗才,曾拜王士祯为师学习写诗并得到称赞。其父钟性朴,官至山东提学副使。蒲松龄与钟辕初次见面还是在康熙二十五年(年)冬天,蒲松龄在济南参加“府拔贡”之选未中,暂时留住济南。钟辕前往客舍拜会蒲松龄,将他父亲的传记给蒲松龄看,并向蒲松龄索取为其父作的诗。为此,蒲松龄写了两首七言律诗《钟圣舆以〈宪副公传〉见示,即索诗,因赋此(有小引)》。
之后,蒲松龄与钟辕的交往一直未断。他们之间除了见面之外,书信往来也不少,可见他们在济南结下深厚友情。
康熙三十五年(年)八月,57岁的蒲松龄再次到济南参加乡试,济南名士、27岁的朱子青闻讯,打听到蒲松龄的住所,效仿战国时魏国侯嬴冒雨登门拜访,送来了美酒,也送来了自己的作品请教,两人畅谈许久,成了忘年契友。蒲松龄当即赋七律《答朱子青见过惠酒》三首,以记其事。其中第二首写道:“踏泥借马到南城,高馆张筵肺腑倾。岂以作宾拟枚乘?徒劳入市过侯嬴。锦堂蕴藉诗千首,褐父叨沽酒一盛。公子风流能好士,不将偃蹇笑狂生。”
济南这些朋友的关心,反映了济南人的热情与厚道,这给了“落榜生”蒲松龄很多的慰藉。
社会风情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呕心沥血的一部作品,正因为蒲松龄在济南的坎坷经历和熟悉的生活体验,他在《聊斋志异》中写了27个以济南为背景的传奇故事,刻画了当时济南的高官、小吏、文人、书生、僧道、工匠、民女、商贩、艺人等众多人物形象,描写了康熙时期济南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市井百态,展示了当时济南的社会风情,给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了详实生动的资料。
蒲松龄最早是在18岁之前,到济南参加秀才考试,恰逢春节,各类庆祝活动很多,他就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下了《偷桃》,写的是杂技表演“大变活人”。表演现场,一个官员要求杂技艺人取个桃,他以反季节有意难为一下艺人。艺人听了毫不犹豫,就叫他儿子到天宫去取桃。只见他拿出一根绳子往天空抛去,绳子竟然立在空中。儿子不肯上,杂技艺人说,你爬上去,赚到钱我给你娶媳妇。儿子手脚并用,爬到空中不见了人影,不一会儿便扔下了一个桃。就在大家惊愕之时,更为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突然从天上掉下一个人头,过一会儿又掉下一只胳膊,接着又掉下一条腿。
杂技艺人说:“我的儿子触犯天规被杀,希望你们资助我将儿子埋葬。”大家不知真假,都赶忙拿出钱来给艺人,艺人收到钱系在腰间,拍了拍自己耍把戏的大箱子,儿子随即就从里面爬出来了。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是假的,不过倒也放心了,开心地散去。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杂技艺术的发展水平。
康熙七年(年),正在济南的蒲松龄经历了郯城大地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蒲松龄所记载的,正是“郯城地震”波及济南时发生的景象。史料记载,年7月25日晚8时许,山东郯城、临沭、莒县一带发生了8.5级特大地震。济南当然受到波及,蒲松龄记下来的正是最早的地震资料。
蒲松龄笔下以济南为背景的故事还很多,还需要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相信会对人们了解清代济南的社会风情大有益处。
名胜诗情
蒲松龄是作家也是诗人,徜徉在济南的山水间,屡受科考不中的困扰,蒲松龄自然就把济南的美景和自己的心情写到这些诗篇中去了。
康熙年间,济南的盛景已经形成规模,大明湖、珍珠泉和趵突泉都已成为著名的景点。多次来到济南,间或小住济南的蒲松龄自然也会到这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正像他在济南交下的朋友一样,也成为他的精神寄托。
游览了珍珠泉之后,蒲松龄写了《珍珠泉府院观风》一诗予以赞美:“稷下湖山冠齐鲁,官寮胜地有佳名。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泡涵天影摇空壁,派作溪流绕近城。远波旁润仍千里,直到蓬莱彻底清。”
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的趵突泉,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称,其喷涌的磅礴壮观气势十分罕见。蒲松龄写下了雄文《趵突泉赋》,发自内心地赞叹不已,其中写道:“其出也:则奔腾澎湃,突兀匡襄,噌噌吰吰,炤翠色以盈裳。其散也:则石沈鹘落,鸟堕蝶飏,泯泯棼棼,射清冷以满眶。其清则游鳞可数,其味则瀹茗增香;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
对大明湖,蒲松龄更是一往情深。“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泉炊白粥,园蔬登俎带*花。”这首著名的《客邸晨炊》诗,就是蒲松龄写自己在大明湖边生活的情景。当时,蒲松龄在大明湖边租赁了茅屋居住,自己动手做饭。
大明湖是蒲松龄的心灵栖息地,可是科举屡屡失败,仕途无望,蒲松龄笔下的大明湖景色自然有了另一番色彩,正是他悲观失意的哀怨之情流露。康熙三十六年(年),58岁的蒲松龄来到济南,写下《稷门客邸》诗:“年年作客芰菱乡,又是初秋送晚凉。露带新寒花落缓,风催急雨燕归忙。浅沙丛蓼红堆岸,野水浮荷绿满塘。意气平生消半尽,惟余白发与天长!”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伤感,道出了他内心的凄楚、悲凉和无奈。
尽管济南最终没有给蒲松龄想要的功名,可是在蒲松龄的心里,他早就把济南当作了第二故乡,所以在他的笔下,济南还是那么风景优美、楚楚动人,这说明蒲松龄深深地爱上了泉城,所以他流连忘返。
正是有了蒲松龄笔下如此精美的文章和绝妙的诗句,进一步给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