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图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出伏啦暑湿走,秋燥来,季节交替养生千万 [复制链接]

1#
澳福来白癜风保健膏 http://m.39.net/pf/a_4639937.html

方金洋制图

年的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到8月19日结束。经历了长达40天的三伏天后,人们终于熬出头了,这意味着暑热即将结束。出伏后,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很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想要养好身体,这些养生知识赶紧收藏吧。

●季节交替,预防疾病不容忽视

秋老虎来了,防止旧病复发

《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后天气由热转凉,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出伏后,人们还要当心“秋老虎”发威。所谓“秋老虎”,就是指出伏后短时间会回热到35℃以上的天气,大多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候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经过炎热的夏季后,人体内耗较大,导致免疫力下降。出伏后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气温忽冷忽热,病*乘虚而入,借助呼吸道侵入人体,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就容易出现了,如中暑、感冒、气管炎、胃炎、关节炎等。老人们常说:“秋老虎过不好爱生病”就是这个道理。

方金洋制图

出伏后,凉燥温燥都需重视

这段时间内,昼夜温差起伏大,可谓是“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再加上夏末秋初之际,虽仍高温有雨,但已燥气渐升,人们常会猝不及防地经历忽冷忽热、忽风忽雨的强刺激,因而切不可掉以轻心。

医院脾胃科大科主任*穗平表示,在这期间,年轻人因温燥或凉燥,患感冒几率增多;由于燥气伤肺,老年人原有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容易加重;小孩患传染性疾病的几率也增多,除了流感增多,还容易出现手足口病、红眼病、登革热、乙脑等群体性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尤其是9月份开学后,家长们要多加留意。无论男女老少,出伏后都应注重养生。

如何区分温燥与凉燥?*穗平表示,感受温燥之邪者刚开始就可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咯痰多稀而黏、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质红、舌苔薄*而干、舌边尖红等症,这些都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温燥感冒症状。

而空调的寒邪和初秋的燥邪组队出现,便容易形成凉燥之邪。感受凉燥之邪者常出现发热轻、恶寒较重、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唇燥不渴、皮肤干燥、舌质偏淡白、舌苔薄白少津等症,这些都是凉燥之邪侵袭而犯表伤肺的凉燥感冒症状。

专家建议做好日常调摄、均衡营养、增强自身体质,才是应对“秋老虎”发威的基本原则。

夏秋之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立秋后,早晚温差明显,身体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变化较大,血压容易波动,也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一定要注意控制血糖、血压,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喝冷饮,不用冷水洗澡、洗脚等。

秋天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过多地进食会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容易导致胃病复发。胃病患者除了注意保暖之外,还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几率,并注意膳食合理,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戒酒。

此外,天气逐渐干燥,各种过敏因素同样容易“招摇过市”,刺激人的鼻黏膜,引发过敏性鼻炎。如果出现连续打十几、二十几个喷嚏、鼻塞很厉害、流清鼻涕,并可能伴有头疼等症状,那大多已经中招。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生,首先得知道是自己对什么过敏,然后“敬而远之”。在日常生活中,温差较大时要注意添衣服,加强保暖;房间内空气要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平时少与花粉、宠物等接触;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夏秋之交注意防寒同时,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足够的睡眠休息。特别注意不能因为贪凉就大吃冷饮、洗冷水澡、久吹空调。

方金洋制图

●祛湿抗燥,养生小方用起来

饮食少“燥”多“润”

“出伏”之后,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养生专家建议:对付“秋燥”,首先是及时补充身体水分,经常喝稀饭、清茶、菜汤、豆浆等;常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萝卜、蜂蜜、菠菜、番茄、芹菜、薯类、莲藕、银耳、百合以及各种新上市的时鲜水果;带有胶质或是质地黏稠的食物也有“润”的效用,例如银耳、海带、山药、莲藕、秋葵、菇类、海参、海蜇皮等。一日三餐,应多清淡,少油腻,注意增酸少辛,合理饮食。出伏之后,人体内的阴阳盛衰也随自然转换,容易感到疲乏,睡眠不足。因此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早睡早起,不熬夜。

“出伏贴”祛除残余湿邪

方法很简单,就是将茯苓贴到肚脐上。用茯苓末10克,用温水调成糊状敷在肚脐上,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一般12小时换1次药,连续敷4次就可以了。这样,茯苓利水渗湿的有效成分就可发挥作用。

藿香煎水泡脚效果好

除此之外,也可以用藿香煎水后来泡脚,按揉小腿内侧的阴陵泉,也有很好的排湿效果。

金针菇拌芹菜抗秋燥

金针菇富含赖氨酸和锌,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还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肝部疾病和胃肠道溃疡,同时还有抵抗疲劳、抗菌消炎等功能,可预防秋季腹泻。

芹菜清热利水,同时也有健胃的功效。金针菇和芹菜合在一起,秋天吃了可以抗秋燥,而且还爽口、利于消化吸收,无论对成人还是孩子,这都是一道简单实用的美味小菜。这两种菜放在一起,颜色一白一绿,既养胃又养眼,可使人食欲大增。

需要提示的是,鲜金针菇不宜冷藏,建议即买即食。芹菜叶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比茎多,因此吃时不要把能吃的嫩叶扔掉。

红豆薏米粥祛湿利尿

红豆薏米粥是中医保健当中常用的一个膳食,主要用于湿气比较重的人群。红豆有利尿、活血的作用,生薏苡仁有祛湿的作用,两物混合在一起熬出的粥,不但口感好,而且有祛湿作用。

坚持锻炼、强身健体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快走、慢跑、游泳、爬山、球类运动等都很不错。可选择一天中气温较高的下午进行锻炼,此时人的运动中枢神经较活跃,适当锻炼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秋冬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适量延长,但要注意防晒避暑、循序渐进。

漫画:清茶一壶防“秋燥”商海春作新华社发

●初秋养生,这几件事不要做

不要太早晨练

出伏后的初秋时节,温差逐渐加大。有些人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从而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不要穿短裤背心

出伏后,早晚比较凉快。不要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防止受风。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不要在夜晚开空调

出伏后使用空调要十分注意,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即使要开最好定时,以免寒气入侵人体内脏、经络和骨关节,引起不适。

不要睡得很晚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为了缓解秋乏,需要睡得早一点,早睡早起,较之夏季增加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或者通过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此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晚上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两三点,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河北新闻网综合《钱江晚报》《北京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编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