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图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诗歌二十四品典雅 [复制链接]

1#

典雅是对浮薄、卑俗说的。其风格特点是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是真挚的,而不是浮华的;通过词语表达的态度是端庄的,而不是轻薄的。它所体现的是高雅之情,闲逸之志,它淡泊名利,不染卑俗,远离尘嚣,脱离世纷。

司空图《诗品·典雅》原诗曰: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如淡菊。书之岁华,其日可读。

开头四句,写典雅诗人的室内,着重写人。大意是:用玉壶去买来春酒佳酿,在茅屋中听春雨潇潇。坐中是几位高朋雅士,左右有高高的修竹环绕。

中间四句,写典雅诗人的室外之景,着重写景。大意是:白云朵朵是初晴天气,幽美的野鸟在追逐游戏。在绿荫之下伴琴而卧,往上望有飞瀑流泻大地。

最后四句,创作“典雅”诗时诗人的淡泊心态。大意是:落花没有一句语言,人也淡雅得似丛菊开在篱边,在这样的日子写下的诗篇,定会可圈可点。

在这一品中,“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是点睛之笔,是核心之句。是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审美判断。“书之岁华,其日可读”是对审美效应的评价。开头八句是把这一品的境界还原为诗人生活境界的形容。

在我们身边的诗友中,典雅风格的作品不少,现举例说明:

张延龙先生《七律·再登超然楼》便是风格典雅的佳构。

手扶栏槛望云烟,如玉清波拥客船。东海风吹蓬岛雨,南山雨孕锦川泉。水边常恋渔洋柳,座上犹听辛李篇。莫诧七桥风月美,明湖光景醉婵娟。

张延龙先生这首《再登超然楼》是一首借景抒怀的七言律诗,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博大的胸襟,在诗中互为表里。诗人登高远眺,以高瞻远

的气魄和胸襟从大处着眼,从宏观落笔抒写超然楼之典雅清丽。首联“手扶栏槛望云烟,如玉清波拥客船”以幽远壮丽之笔触,总括登超然楼远眺所见之景。“手扶栏槛”四字,既写超然楼雕栏玉砌,游客云集,又暗示诗人的年迈悠闲;“望云烟”写在高耸云霄的楼上看明湖,昂首凝眸,放眼天空,映入眼帘的是,天水相接,天光水影变幻而出的朦朦云烟。面对此景诗人浮想联翩,为后面的展开营造了一种氛围。

颔联虚笔想象之境。“东海风吹蓬岛雨,南山雨孕锦川泉”景由情生。若无胸怀天下是襟抱,没有高远志向,很难以此涵盖天宇,势吞山河,炸雷般的警句使诗的意境宏阔打开,抓住读者的心绪。颈联“水边常恋渔洋柳,座上犹听辛李篇”,诗人带领读者神游完海外仙岛,锦绣山川后,笔锋一转,又回到眼前的明湖佳景。先生继续用想象的妙笔,借用渔洋秋柳吟诗,二安美词佳篇的故实,渲染大明湖传统文化的博大宏远,历史价值。“犹听辛李篇”句,当指豪放、婉约派词派宗师辛稼轩、李易安词篇犹如在耳边回旋。此联诗人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使自己的情感抒放做到了言之有物,有的放矢,情景相融的境界。尾联“莫诧七桥风月美,明湖光景醉婵娟”诗人巧妙地借用“七桥风月美”代指眼中大明湖的美,而用一个“醉婵娟”的意象,将偌大的大明湖化作一杯美酒,竟能醉倒天仙美娟。这种豪放、浪漫、夸张的手法是何等大胆豪迈。

纵览张先生全诗,可谓意境恢宏,情致深远,风格清丽壮阔,笔力扛鼎,尤其是能把大自然之胜与自己的博大情怀揉合在一起抒写,给读者留下了咀嚼、回味的美感享受。

再如牧云轩先生的《沁园春·济南金秋》超然登高,远观近察,山水阁楼。看佛山红叶,瀑流喷雪,柳园青舍,湖上扁舟。*菊残荷,晨霜繁露,似此情千字难收。思如恋,览泉城佳景,俱是风流。古今名士神游,形胜地,文人数唱酬。有历亭兴会,老残游记;子昂泼墨,清照闲愁。名冠词坛,千年绝唱,苏轼中秋怀子由。意难尽,读舍翁散韵,陶醉金秋。牧云轩先生这首《沁园春》,题目为“济南金秋”。其视觉为登高临远,其手法以想象为源头,虚写泉城美景。词中的“远观近察,山水阁楼”,并非真正登楼所见,而是词人多年观察到的景物,通过主观想象,勾画出来的。有“落花无言,人如淡菊”之象,故能成为词中的画。其构思巧妙,景中蕴情;语言鲜活,下字精到,可谓“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

整首词以写景为主,融情于景。上片妙笔绘景。起句“超然登高,远观近察,山水阁楼”三个四言排比句为我们的想象插上翅膀。“超然”者,洒脱的神态。先生以潇洒风流之恣,登高临远观望济南的秋色。“佛山红叶,瀑流喷雪;柳园青舍,湖上扁舟”。四句话四幅画,第一幅是“佛山秋叶图”,将千佛山中,秋的美丽景色用“红叶”点染出来,千佛山四时景色不同。春季为青,夏季为翠,冬季为白;而满山枫树叶,象抹上一层红颜色,让整个千佛山也变红了。词人抓住此一特点,用“红叶”将千佛山之秋的妙写尽。第二幅将镜头拉远,“画”得是“山瀑泻玉图”。这里笔锋跳到“群峦瀑布”,湍急的水流,从山顶一泻而下,水花四溅,晶莹剔透,如“喷雪”,似“串珠”。动词“喷”字,锤炼精到,发声响亮。第三幅画“思接千载”,将读者引入数百年前的明湖“秋柳诗社”,是一幅“文士吟诗斗酒图”。词人引用“柳园”之典,意在用清代王士祯咏“秋柳”,聚诗社的事,彰显大明湖秋景。“湖上扁舟”续写明湖秋事。用扁舟独钓客或湖上对酌图的画面,细写游人的悠闲,以衬托秋爽。

“*菊残荷,晨霜繁露”又是四言对偶句。牧云先生在此笔锋再转,从远而近,从古到今,由大到小,这又转到细摹济南植物的特色“*菊残荷”和气候变化“晨霜繁露”,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补述泉城金秋。至此词人用各种笔法递进三层,并引出七言句“似此情千字难收”来告诉读者,尽管从不同侧面勾画过济南秋天的美景,但仍然意犹未尽,余兴难止,故领出“思如恋,览/泉城佳景,俱是风流”为上片作结。三字句“思如恋”,将写景变为抒情,又宕开一层。又用一个“一/四,四”的特殊句式,排比兴感叹。这里的“俱是风流”,已不仅叹景,也有风流人物在其中。故此句既承上,赞济南金秋之美;又为下片“古今名士”作铺垫,可看出词人运笔之巧妙,娴熟。当得上“书之岁华,其日可读”的境界。

又如张国贤先生的《踏莎行·荷韵》(词林正韵)

淡淡红衣,盈盈粉蕊,琼盘碧叶珠珠翠。

仙姿妙韵绽芳华,凌波映目歌声脆。

绿柳轻摇,廊桥染绘,佛山倒影幽幽美。

古筝弦乐荡舟中,出淤不染心儿醉。

此词是首咏荷词。诗人通过简练的勾勒,清淡的着墨,来表现大自然的清幽景象,创作一种静谧又散淡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红衣”“粉蕊”“碧叶”“翠珠”“绿柳”“廊桥”“佛山倒影”“古筝”“舟船”等意象的选取,再加上“仙姿妙韵”“凌波映目”“歌声脆”“出淤不染”“心儿醉”等等对景物的直接感受及“淡淡”“盈盈”“珠珠”“幽幽”“轻摇”“染绘”等等的点染烘托,为读者展示出一幅秋塘艳荷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